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除了它闪光的文字、深刻的思想、耐人寻味的故事、蜿蜒起伏的情感外,往往有一个堪称神来之笔的开头。比如玛格丽特的《情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白鹿原》的开头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么一个有点八卦意味的开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男人和七个女人的故事,就仿佛站在时间之河下游的主人公回望上游的自己时那种意气风发的叹喟。如果真是这样,它可能会被称作现代版的《鹿鼎记》,而不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沉甸甸的50万字,书写了从清末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纵横复杂的历史时期,生活在滋水河川的劳动人民苦难而又不屈的一生。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农协、解放战争、土改这些频繁出现在历史课本上,年少时一知半解、死记硬背的中国近代史知识考点,忽然就变得融会贯通不再晦涩了。从前只知金三角神秘莫测盛产罂粟,却不晓三秦大地也曾以鸦片而闻名,不由对这片土地心生敬畏。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碰撞的过程,而碰撞本身伴随着撕裂和剧痛。封建礼教和民主思潮的碰撞,革命和反革命的碰撞,正义和邪气的碰撞,伦理与情欲的碰撞,老子和儿子的碰撞,一部血肉丰满的旷世奇书就在这些渐进型冲突中诞生了,伴随这些火光四溅的碰撞涅槃重生的,是一个未知而懵懂的新时代。
小说以白嘉轩为主线和视角展开。作为白鹿村宗庙祠堂的大家长,他是封建礼教的坚决拥护者,他正直严峻,克己复礼,以不变应万变地和这个动荡的时局保持着安全距离。
这么一个德行近乎完美的人,却是历史的车轮必须要碾压的人,在那个闭塞的年代,他所代表的封建礼教戕害的女性不可尽数。书中被逼得走投无路真的成了婊子的田小娥,丈夫逛窑子抽大烟把家产挥霍一空却无力反抗只能选择默默饿死的孝文媳妇,恪守妇道却被无处安放的欲望和丑陋冷漠的人性逼疯了的兆鹏发妻……她们只是众多女性悲剧中的几个切面,却让我真实看到了鲁迅《狂人日记》中所描写的:“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白鹿原》吸引人的除了敏感的政治大背景,还有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试着说说我所理解的人物和故事,不一定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但至少我读过、感受过、思考过、记录过,如此,方好。
[叱咤风云的老腊肉们]:
1、白嘉轩,善与恶在他身上扑朔迷离。他公正又枉法,儿子犯错照样进祠堂受刑,却睁只眼闭只眼放纵鹿子霖的败德;他宽厚又无情,能原谅打折他腰杆的黑娃,却容不下“没偷掏旁人一朵棉花 没偷扯旁人一把麦苗柴禾 没骂过一个长辈人 也没揉戳过一个娃娃”的田小娥;他信奉鬼神风水等封建迷信,却又一身正气不为所惧;他不屑一切暗戳戳的勾当,却又自编自导了一出不能与外人说的借子大戏。他站在道德高地,是人人信服的宗族大家长,也是禁锢人性的软刀子。
2、鹿子霖,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官瘾比烟瘾还大。暗暗和白嘉轩较了一辈子劲,最后却落得个人事不清、屎尿不济的悲惨下场。果然,斗争不是比谁赢得多,而是要比谁活得长。
3、冷先生和朱先生,相当于白鹿原的两大门神,一个是肉体的守护者,一个是精神的守护者,有口皆碑。
4、鹿三,白嘉轩和封建礼教的绝对拥护者。一生做过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且都是为了白嘉轩,一次是闹交农,一次是杀小娥。他能容忍自己的儿子被色诱走上不归路,却不能容忍东家的儿子重蹈覆辙,可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忠仆了。
[各显神通的小鲜肉们]:
1、黑娃——屌丝逆袭 浪子回头
作为长工鹿三的儿子,他没钱没势没文化,却又叛逆倔强有反骨。骨子里的自卑和反叛让他不愿意和白家人亲近,最烦的就是看到白嘉轩挺得又硬又直的腰杆,和白家父子神相般庄重正经的脸。他跟着兆鹏搞农协,在原上刮起一场“风搅雪”。然而这场起事非但没能使他和小娥合法化,反而让他有窝不能回上山当了土匪。痛定思痛后,他投靠保安团当上炮营营长,很快娶了知书达礼的正统贤妻,并跪倒在宗族祠堂里浪子回头学做好人。
一开始我不懂这么一个叛逆倔强一身反骨的人怎么会突然浪子回头回归宗祠,后来想起他小时候吃冰糖的那段就明白了。
冰糖的甜美让黑娃忍不住颤抖,简直好吃哭了,可当兆鹏再次给他的时候,他却一咬牙丢进了草丛里。兆鹏说:“你狗日的给我捡回来。”黑娃说:“财东娃,你要是每天都拿一块水晶饼一块冰糖来孝敬我,我就给你捡起来吃了。”
人在自卑的时候,往往心里越是向往什么,表面上越要表现出厌恶来。因为明知得不到,念想只会徒添烦恼。冰糖给黑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而又痛苦的向往和记忆,只有实践了他“挣钱先买一口袋冰糖”的狂言才能解除其痛苦。所以,在实现阶级逆袭后,骨子里的自卑和叛逆终于握手言和,他心甘情愿回归宗祠挺直腰杆学做好人,活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2、白孝文——思想禁锢道德阉割下的人性反弹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长子,从小就身负继任族长的重大使命。白家家风严谨,嘉轩教子冷硬,在思想禁锢和道德阉割下长大的他,以模仿父亲为人生目标,直到成家后才被妻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人一旦有了欲望也就有了软肋,这也是田小娥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色诱成功的原因。
书上有一段写得挺心酸的,偷偷摸摸的时候孝文总不能成事,进过祠堂人尽皆知以后却莫名好了。孝文自嘲说:“过去要脸就是那个怪样子,而今不要脸了就好了,不要脸了就像个男人的样子了!”脱离了白家,脱离了仁义道德的假面,他反而轻松了,真正是他自己了。至于后来卖地卖房抽大烟,也可以说是长期禁锢下人性和欲望的触底反弹。
他和黑娃都属于堕落过又重新爬起来上路的人,只不过黑娃选择了名正言顺的回归,而他选择了名正言顺的离开。至于他为什么容不下黑娃,我想,也许是因为黑娃正一步步走向那个之前本应该属于他的位置——白鹿原上最直最硬的腰杆,朱先生最好最得意的门生。
3、鹿兆鹏——信仰至上的利己主义
鹿兆鹏是全书唯一一个没有交代结局的人。他不接受家里的包办婚姻,是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平等自由,包括自由恋爱。他接二连三拉拢黑娃,却又大度地表示共军国军随他选,是因为不管投靠国军还是共军,讲义气的黑娃都会念及兄弟情,对他的革命有利。就连他和白灵的爱情,也是建立在共同的信仰和目标之上,毕竟假戏真做可以更好地掩护身份。信仰面前,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以沦为道具。
4、鹿兆海——砥柱人间是此峰
虽然他死于国共内战,我仍觉得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可爱的人,对得起朱先生的题字——“柢柱人间是此峰”。
于公,临危受命进军中条山手刃日寇保卫家园,完成了一个军人的使命;于私,一直珍藏着和白灵的感情,即使白灵成了他嫂子他也克制守礼,最后娶了一个长相酷似白灵的女人,体现了一个男人该有的担当。他的死,表面风光无两,真相却残酷得让人不忍揭开。
[白鹿原上的颜值担当]:
1、 田小娥:
堪称《白鹿原》女性意识觉醒第一人。她知自己的美,也不羞于把这种美展现出来;正视自己的欲望,并知道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去实现它。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这已经比同时代的其他女人都大胆了。毕竟除了这一生,我们又没有旁的时间,如果不是囿于封建礼教、三从四德、人言可畏,哪个女人会为了一块不会说话不会动的贞洁牌坊,和百年后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而孤清地活着。
悲剧的是她空有觉醒的意识,却无抗争的力量,仍需依附男人才能活得下去。黑娃走了,她立马没了主心骨,不仅落入鹿子霖的圈套,而且助纣为虐做下招致杀身之祸的错事。她色诱白孝文,是为了报复白嘉轩不准她进祠堂,这个敢于追求欲望,却又愚蠢短视的小女人悲剧的一生,大抵还是觉醒得不够彻底吧。
2、白灵:
白灵在书中笔墨不多,但却是“白鹿精灵”的化身,代表的是女性真正的觉醒。她从小就除四旧,上学堂,讲民主,闹革命,朱先生给她算卦说“文可安邦治国,武能统帅千军万马”,她的结局和鹿兆海一样残酷,一样讽刺,陈忠实真实地道出了历史的错误,不避讳不遮掩,体现了一个文人的风骨和担当,可我们后世的影视人却都不敢这么拍,只想用黑娃和小娥的乱爱博眼球,真是一声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