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从军去

作者: 张大怪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21:24 被阅读414次

清明又至。照例,倔老头朱马路拄着拐杖,带着香、纸、炮和一瓶二锅头上朱家山,去探望老兄弟朱远康,三十年来,这是他雷打不动要做的事情。

十八岁,从军去

今年儿子再次劝阻这位50岁的老父亲:“您都这般岁数了,就由我替您上山去祭祀吧。”

“你懂什么,只要我这身子骨还能动弹得,就由不得你来,这是约定。”父亲的话语里是坚定,是不可质疑。

上山沿途的小路,罕有人迹,树和茅草卯着劲生长,山路两边荒草丛生。路不远,三十几年前,只不过朱马路一刻钟的脚力,只是岁月不饶人,如今又瘸了,半小时走不过山腰。

“老了,不管用。”他在嘴边嘀咕,杵着喘粗气。在半山腰停下来,望向北方。回想起三十年前的那个春天,18岁的他和同村21岁的朱远康,一起从军,远赴边疆,在黑龙江漠河驻扎,中国最北的边境。

在那个时代,当兵是一件稀疏平常又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国家有需要,青年们凭着一腔热血,沸腾在祖国的每一片土地上。这是他俩第一次出远门,坐绿皮火车,欣赏沿途的风景,火车在崇山峻岭之中蛇形穿梭,一路向北。越往北走,蔚蓝的天空越发辽阔,深褐色的大地上松针林此起彼伏。在火车上,他们俩比邻而坐,朱远康把话腔拉开:“不用怕,跟着哥走,怎么去我们就怎么回来。”

“嗯,当个军官回来,给老朱家长脸。”朱马路嘻嘻笑着说。

“小弟,不管最后我们谁能活着回去,记得给对方爸妈养老送终。”朱远康一脸凝重。

“丧气,你妈还在家里等着你呢……”

朱远康沉默良久,没有接着话头继续说。

两天后,抵达黑龙江,坐汽车直下漠河县,换牛车星夜赶往北极村。那里有一群人正在迎接他们的到来。

四月底的漠河县,白天怎么穿也不觉得冷,深夜却低至零下10℃,穿两条棉裤腿脚依旧直打哆嗦。坐在屋内时,恨不得躺在炕上取暖。北极村,在漠河县的最北边,比漠河还要冷。那里驻扎着一批队伍,北极哨兵。

北极村每年总要来一批新兵,今年四男一女,来了五个新兵。当晚连队开展迎新晚会。在村落的空地上架起篝火,刚屠宰的肥羊,挂在篝火中烤炙。小酒馆打回来的二锅头,五斤装,提两壶往回赶,一切正在筹备中。

今夜无眠,士兵们的军歌声嘹亮东北的上空。士兵们的舞蹈律动在这片黑土地上。大口吃肉,痛快饮酒,作为地道的南方小伙子,朱马路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辽阔,北方人的豪爽。他爱上了这片土地,更爱上篝火晚会上跳舞的方红姑娘,她的舞姿锁在朱马路脑海,嵌在他的心房。

第二天醒来时空地上的灰烬,依稀使得朱马路能回忆起昨晚的晚会。连长告诉他,一早大家都奔赴各自的区域。新兵带训,以师徒制带训。每一个新兵,都会由一名老兵来带训,跟着老兵学巡防。

在同行人之中,朱马路最高,体魄最健硕,但年龄最小,所以连长留下他自己带。以后的生活中,时常能看到朱马路牵着马在前,连长骑着马在后,在国界线上巡防。这应该是朱马路最快乐的半年,虽然偶尔会思念起方红姑娘,偶尔也想见一见朱远康。

朱马路再见朱远康时,已经是一年后。接到命令后,朱马路奔赴到朱远康管辖的区域报到。抵达后才得知:朱远康在巡防时,遇山洪爆发,连人带马一起冲到河流最下游。找到人的时候,只剩下一具尸体躺在岸边的乱石上,马儿在河边吃着新鲜的嫩草。

此时看着躺在冰冷的棺木中的朱远康,脸色安详而苍白。他依稀记得,一年前出远门,母亲把自己的手搭在朱远康的手上说:“你年长一些,是哥哥,一定要带着我们家马路回家。”

朱远康走后,朱马路才意识到,在茫茫漠北大地上,唯一要学会的就是如何抵抗无聊,如何继续生存下去。他接管了朱远康的战场,对这片大地上的每一条道路越来越熟悉,但是内心的陌生感却快要把他吞没在茫茫的漠北苍穹之下。

朱马路接过那匹瘦马,马的性子烈,认生,陌生人没个三俩下子绝对坐不上马背,即使坐上也会摔个狗吃屎。朱马路第一次骑它的时候,驯服了它,可惜这匹马再也跑不快,右前腿瘸了。

三年里,朱马路在北境,每天在边界地段巡防,用他的血肉之躯作为边防的第一道防线。也守着一座新坟,里面埋着朱远康客死异乡的孤魂。

七月,漠河境内,依旧大雨滂沱。雨势稍降的时候,朱马路牵着那匹瘦马去河上游防汛。他注视着眼前这条浑浊的河流,河面比往昔更加开阔,河水波涛汹涌。朱马路连夜骑马返回村庄,通知全村做好防汛工作。接踵而至的洪水在深夜无情的席卷而来,那一晚,整个村庄受灾,幸运的是几乎没有人员伤亡。当时唯一的伤者朱马路,拖着右腿,一瘸一拐返回上游继续坚守。

朱马路回想起昨夜的惊险,依旧历历在目。往常通过村庄必须跨河,河水很浅,骑马很容易淌过河水。昨晚的河水淹没及肩,马儿刚走到水中间,突然暴躁起来,朱马路抵死勒住缰绳依旧被摔下马背。缰绳缠绕在手上脱不开,马上了岸以后,将朱马路拖行数十米的距离,摔断了右腿。

维护村民的安全是他的职责,他是这样认为。但是当职责和自己的生命产生冲突的时候,他回想起来依旧后怕,脑海中浮现出朱远康安详而苍白的脸。第一次产生了后悔的念头,他是真怕。腿已经断了,命不能丢了,他和朱远康的约定还没有完成。朱马路心里想着,该如何申请复员的机会。

时年十月,朱马路复员回乡,全村子人在村头迎接英雄回来。却没有任何人知道,三个月前的那个夜晚他经历过多少挣扎。他之所以能回家,代价是当晚他自己动手彻底废了自己的右腿。

回家后,朱马路才得知,朱远康的母亲三年前已经过世,政府出资在朱家山给朱母立了一座墓碑,还给朱远康起了一座衣冠冢。

回乡的第二天,朱马路拄着拐杖上山,跪在坟前,一瓶苦酒下肚,湿润的眼角挂不住的泪水往下落。这瓶酒一喝就是三十年,这上山的路一走就是三十年。

相关文章

  • 十八岁,从军去

    清明又至。照例,倔老头朱马路拄着拐杖,带着香、纸、炮和一瓶二锅头上朱家山,去探望老兄弟朱远康,三十年来,这是他雷打...

  • 从军去

    木兰从军战突厥,戚公挥戈杀倭寇。 古来战火烧不尽,今旧边关虎狼多。 九洲儿女心难平,一身迷彩锁咽喉。

  • 陷阱

    前言 江离——一个从军八年的军人,从小父亲就没了,由母亲一人养大,十八岁考上重点大...

  • 小诗系列—从军梦

    从军梦 如若有来生,从军去当兵。 和平守边疆,杀敌敢出征。 戎装花木兰,挂帅穆桂英, 红红赤子心,...

  • 我的回忆(一)

    不知不觉中已到花甲之年,回想自己在这近六十年的时光里,没有虚度光阴,十八岁从军,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军队培养了我,垂...

  • 双兰

    十八岁那年,花木兰替父从军,成为佳话,传为一时。 十九岁那年,兰陵王正在为攻破大唐那道坚不可摧的城墙而努力着。 两...

  • 孤鸿学诗(114)我从军的样子,好帅!

    孤鸿学诗(114)我从军的样子,好帅 十八岁生日刚过 绿皮列车的一声长啸 把年轻的我送进绿色的军营 稚嫩的肩膀 从...

  • 闻兄长参军遥有所寄 旅1

    男儿立志从军去, 建功立业为国门。 父言相劝留不...

  • 你从军去,我考研时

    江城子.送汝出乡关 泗水边城落初雪,着素色,裹银装。傲梅未展,犹立少年郎。流水不解胸...

  • 大秦笨笨记---之二

    从军记---蜕变笨笨学文不成、学艺不精、退而求其次,立志去从军。初秋离旬城,五日方入川,乘火车、汽车,住旅店、兵站...

网友评论

  • 裤头Peggy:好看👏
  • 米老爹:理解朱马路。
    米老爹:@张大怪 对。
    张大怪:@米老爹 也许理解了,才是真实的生活。
  • 相由心生MM:👍👍👍有深意
    张大怪:@相由心生MM 谢谢哒
  • 墨城_fe9b:我愿做你的掩护,当你是个逃兵。
    连山蒂:@墨城_fe9b 这句话走心了!
    张大怪:@墨城_fe9b 好的👌
  • 铁慕真:写得真好!受教了。
    张大怪:@錚錚鐵骨 谢谢哒
  • 风高秋月白:第二天醒来时空地上灰烬
    张大怪:@风高秋月白 ( ̄_, ̄ ),啥。
  • 0c117da51d6e:期待有后续的内容
    张大怪:@I北碚 开放式结尾。
  • 黄梅枝:再次🌹🌺❤🌻😘👑🍎😊☀
    张大怪:@黄梅枝 加油加油
  • 云翼_d2e8:好,写的好,看看我的小说
    张大怪:@云翼_d2e8 好的
  • 兰旭:👍👍👍
    张大怪:@兰旭 谢谢哒
  • 秋月醉:支持
    张大怪:@秋月醉 加油、
  • 洢笑倾城:👍👍👍👍👍
    张大怪:@洢笑倾城 加油
  • 和春天有约:太纠心了,友情,责任,无法去平衡,一切遵从内心,无所谓对错,毕竟我们不是当事人。
    张大怪:@和春天有约适时做出选择。
  • 简书_红豆:理想信念再坚定一点吧~为了一个"约定"放弃使命责任和原本可以复原的肢体,甚至采用非常手段自残,不免让人唏嘘和叹息。通过真实的"故事"让人反思人生和生命的价值,是严肃的写作态度。:+1:
    阿建轻创业:@张大怪 写的非常好。
    简书_红豆:@张大怪 嗯,理想信念很重要,是灵魂。
    张大怪:@简书_红豆 这个故事有原型,只有少量的真实。
  • 青色百合99:看完心情十分复杂,不知道怎么形容。极北的冰雪,人之间的友情,责任和性命,约定和承诺,背负了太多。
    张大怪:@青色百合99 总想着写一篇好故事,总觉得又差了一些。

本文标题:十八岁,从军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om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