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文言文现象

作者: 姜广平大语文课程中心 | 来源:发表于2016-11-15 15:07 被阅读317次

    1、名词作状语

            “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

            “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雁”、“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讲的是“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5、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词法现象,在成语中也有表现:

            “春华秋实”中的“华”同时也是通假字,同“花”。

            “一暴十寒”中的“暴”同“曝”,晒的意思,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意思懒散,没有恒心。(出处《孟子·告子》: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厉兵秣马”中“厉”同“砺”,磨刀的意思。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再接再厉”中“厉”同“砺”,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如果我们能留心一些这样的成语,从词义本身出发,就能避免误用和错用成语字词现象的发生。

    6、成语和古汉语一样,都使用助词。

            例如:惟妙惟肖、下车伊始

            古汉语有互文的修辞方法。这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练的一种修辞方法。同样,成语中也有这种修辞,“舜日尧年”指“舜、尧时的年日”,比喻太平盛事;“口诛笔伐”是口和笔一起责罚、声讨。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述。

            成语是一种历经千年而不退色的语言艺术,我们若能运斤成风地灵活运用这门艺术,那么将会使我们在学习成语和文言文的道路上如虎添翼、更进一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语中的文言文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tl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