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 刘超宁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16:24 被阅读0次

最近在重新学习《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其中学习到《谁是你身体的主人》这一节时,再次读到“如何让孩子拥有真自我?”

课中给到的答案是:宠爱;

如何宠爱呢?

答案是:围着孩子的感觉转。

名词解释:真自我是什么?

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

假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

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尊重自己的感觉,不会太为难自己;有假自我的人,则会自动去寻找别人的感觉,并围着别人的感觉转,为别人而活,他们对别人的感觉敏感,却对自己的感觉很不敏感。

围着孩子的感觉转,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

以往每每读到“要宠爱孩子,围着孩子的感觉转”时,内心都会升起一丝担忧,如此“宠爱”岂不会要把孩子给宠坏了,在第三次学习时我有了新的感悟:围着孩子的感觉转,重点在感觉,而不是孩子。

一次带着孩子在公园玩,一位父亲带着女儿从远处骑着滑板车过来,不小心女孩连车带人摔倒了,手肘处鲜血直流,孩子连疼带吓哇哇大哭。此刻那位爸爸脱口而出的却是:“谁让你骑那么快?”

孩子此刻的惊恐和疼痛无人顾及,迎来的却是爸爸的痛斥,真不知那一刻孩子的这一股脑的情绪和感受该何处安放,除了更加剧烈的大哭孩子别无选择,但即使到最后,爸爸从责备孩子骑得太快,到责备孩子不该骑滑板车,到责备孩子不该来公园玩,两个人万般扫兴的打道回府。

孩子全程的恐惧和疼痛都被爸爸无视和否认,孩子又该如何确认自己的这些感受是真实的是应该的是被允许的呢?孩子又该如何靠近那个真实的自我呢?

也许以后孩子在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反应是:“我错了”。第二反应是:“我不该害怕,我因为害怕和疼痛而大哭是不对的。”接下来更深的感受是:“我有这样的感觉,我是不好的。”为了迎合他人眼中的好,孩子不得不压抑住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反而对别人的感受越发敏感,于是一个以别人的评判标准而活着的人——也就是一个拥有假自我的人,打造完毕。这样的人活一生将会多累,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

很多父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做到有求必应,即使再为难也尽力满足,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真自我的核心却在于对于孩子感觉的回应,上面这个故事里的父亲一定也在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却无法看到孩子内心的感受,他们只能活在彼此的表面。

什么是围着孩子的感觉转呢?

记得孩子3岁左右去商场的涂鸦班上课,约定好下课要在门口的商店买饼干,结果商店关门买不到了,孩子对着奶奶大哭,奶奶没有办法只好给孩子讲道理说:“你要是下了课不贪玩没准就能买到了,你一贪玩人家就关门了。”孩子没有买到饼干无比失望,结果还被告知是因为自己贪玩做错了,更加绝望的大哭。

从后面赶到的我把孩子抱起来,放下道理和说教,全部回到孩子的感觉上:“没有买到饼干,好失望吧。”此刻看到孩子的感受并说出来就是在围着孩子内心的感觉转。

听到这样的共情,孩子的情绪立刻缓解了很多,就这样全程我并没有提要给孩子买饼干的事情,而是围绕着他的感觉:“那么好吃的饼干,买不到,太让人伤心了。”几句话几分钟之后,孩子主动提出下次早一点来买饼干。

这就是围绕着孩子的感觉不评判只陪伴的结果,此刻围着孩子的感觉转,让孩子知道他的感觉是正常的是被允许的是真实的,是可以为自己的感觉做主的,而不必让别人告诉他此刻是该哭还是该笑。在成长的路上,被这样宠大的孩子一定会对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目标更加坚定,而无需以别人的眼光和评判而活,那会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宠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你get到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宠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op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