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970833/771e147400a6a2f0.jpg)
近期读《黄帝内经》,了解到一些养生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对人生的一些经验,对养生与养性,也就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有点初浅的识。
养生
养生是为了健康的活着,为了长寿。按照古人说法,人的自然寿命,也叫“天年”是两个甲子,即120岁。《养生经》云:“黄帝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庄子·盗跖》云:“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根据现代社会的情况看,80岁以上应为长寿,百岁以上为高寿。
但人有旦夕祸福,天灾人祸难以预料。按照老子的说法,“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就是说,人一出死就走向死亡。长寿的有三分之一;夭折的有三分之一;人正活着突发死亡的也有三分之一。
按照《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中的说法,养生有三大原则。
《黄帝内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域位置等都可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人体内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自然界和人相应的思想就叫做天人相应。
因此,养生的第一个大原则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一方面是养生要遵循自然界气候季节、昼夜的规律,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调养身体,使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协调一致;另一个方面是人的生存也离不开社会环境。人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人的健康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体的养生在顺应四时季节的同时,也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养生的第二大原则是形神合一,精神内守。形即肉体,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包括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等能够看得见,具有一定形状的器官。神是指精神心理活动及外在表现。肉体健康、精神心理正常,形神协调统一,是维持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强调运动以养形体,静心以养精神,动静相宜,形神共养。在《内经》中十分强调精神心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如果乐观开朗,则五脏功能协调统一,气血运行流畅,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如果精神抑郁,七情内伤,会直接伤及人体的脏腑,影响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失常,产生各种疾病。《内经》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因此,养生的第二个大原则就是形神合一、精神内守。包括三个层次的自我管理或自我控制,一是静心,从心烦躁动中走出来,静下来;二是专心,从权利、金钱等诱惑中走出来,专注于一、二事情上,做专做精;三是御心,驾驭自我精神心理的野马,知行合一,实现健康和财富、权利的完美结合。
养生的第三大原则是法于阴阳,扶正祛邪。《内经》说要“法于阴阳”,即养生首先要懂得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的阴阳,这是在“天人相应”观指导下提出的整体调摄原则。阴阳是古人为了区分事物或现象属性、一分为二的一种认识方法。如一年四季阴阳的变化就体现在寒热、燥湿的变化上,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势养生,就能够保护、提高人体的正气,避免“虚邪贼气”侵袭人体而发生疾病。自然界阴阳变化、寒热交替,在互相消长中维持着地球环境的平衡、协调和发展。人也一样,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都处于这种动态的平衡之中。所以,《内经》认为保养生命关键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许多养生方法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如劳逸结合,如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有节,就是节制饮食,不能过饥也不能过饱,不能过寒也不能过热,五味要均衡,不能偏嗜,以保持五脏阴阳的平衡协调,这样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养生的第三个大原则就是法于阴阳、扶正祛邪,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关键是保养人体正气,增强抵抗病邪的能力。
《黄帝内经》养生的四个秘方:
第一,起居有常。起者发生、建立、开始也,居者居处、环境也,常者规律、习惯也。即人们的生活习惯要顺应自然,形成规律。顺四时则生,顺之疴疾不起;逆四时则亡,逆之灾害生。《健康享寿》说“起居有常与日俱兴可增寿,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可增寿。”
第二,饮食有节。饮者水也,食者食物也,节者节制、节度也。“用肚子吃饭是解决温饱,用嘴巴吃饭是享受口福,用大脑吃饭是保证健康。”过饥伤脾,过饱伤胃,“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践行膳食指南,增寿十年。”提倡“食以需为要”,修正“民以食为天”。
第三,不妄作劳。妄者过度也,劳者劳动、运动也。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适量运动则对身体有益,过劳则五劳七伤,或生损伤;过逸则气血壅滞,不爱运动的人,是很难健康的。“每周锻炼5次加寿4岁,65岁仍在工作者加寿2岁。”提倡“适量运动-迈开腿”既减肥又健康。
第四,形与神俱。形者身体也,神者精神、神态也。人的心理状态很重要,心态好的人性情平和云淡风轻一切皆好,心态差的人性格急躁患得患失铢锱必较。“笑一笑十年少”,笑可缓解疲劳消除精神紧张。形神相亲相悖,寿命或盛或衰。“仁者寿”“大德必寿”是千年恒古不变的长寿经验。
养性
养性的目的是为了成就自己,活在人间定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曾国藩认为人有教养,起码要做到以下十点:
一、守时。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二、谈吐有节。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三、态度和蔼。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四、语气中肯。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五、注意交谈技巧。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确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六、不自傲。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七、信守诺言。君子一言,四马难追。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谈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八、关怀他人。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九、大度。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十、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