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问,如何培养一个理想的孩子,心理咨询师李松蔚的回答是,其实就像养花,养的是你要认识它的内在规律,你嫌它长得慢,或是不是你想要的样子,但你永远不能替它生长,你无法控制一朵花怎样长大,到什么时间开花,它有自己的节奏,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适宜的环境,光照和水分,然后就是等待。
话虽如此,但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而且充满自我怀疑,是啊,我们静待花开的节奏,总是被自我怀疑所打断。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唱,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站起来,所以几乎没有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焦虑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对孩子的控制。
这样的家长主要是高功能,事无巨细,什么都帮孩子考虑,安排得很好,想要知道孩子发生的一切,但是在家庭中,高低功能其实是一个跷跷板,父母的功能越高,孩子在相应领域的功能就越低,父母考虑得越多,孩子就越欠考虑,甚至不考虑。有些父母逢年过节在家张罗这个,张罗那个,而孩子就坐在角落里,玩手机,说着:“只要不学习就好!”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推翻父母,而推翻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是好。
控制之下的孩子,很容易反抗、叛逆。
第二个表现是担心。嘴上常常在说,怎么办呐?“如果这件事……”,好像落入失控的漩涡。这样养大的孩子容易焦虑、拖延、或者抑郁。
控制和担心,核心都是“控制感”。控制感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我们越是感受到威胁、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我们对自己越在意的事情,越容易如此。不能承担一点点风险。控制感的父母往往会有“孩子大了,想法多了,hold不住了……”这太失控了,那怎么办呢?
其中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过往的经验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复制它。你可能从做妈妈开始就有焦虑,甚至不做妈妈的时候也会有。你已经和焦虑相处很久了。在过往的经验中找找看,有没有成功安抚自己焦虑的经验,然后去复制它。可能是合理化,让自己从理智上理解,孩子发生的一切都是顺应变化的,也让孩子看到,他有妥善应对外界的能力,可能是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关注另外的东西,工作,家务,老人,和闺蜜逛街,旅行等等。
最重要的是:面对自己,面对失控。世界的本质就是不确定的,失控的。在面对这样的世界的时候,我们需要训练自己的控制感。就像放开自行车的车把手一样,试试看放开,只在需要调整方向,或者要摔倒的时候,才控制龙头,训练自己越来越从容地应对不确定和失控。有一句祈祷词是这样说的,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胸怀,让我接纳不能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智慧,让我分辨这两者。我想,当我们坦然面对的时候,一切都将顺其自然变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