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父母就常常限制我们的行为。
记忆很深刻的就是这几件小事情:厨房有煤气要生火,不允许让我们进入;剪刀和针线是锐器,不允许我们拿;外边坏人多,不允许我们独自外出,尤其是晚上出去与同学、同事聚会聚餐。只要父亲认为是危险的都不允许我们去碰、去玩。以至于我大学毕业几年后,同学聚会过10点还没回来,夺命连环call 此起彼伏,而被同学笑话,我都25、6岁了,你爸爸怎么还在担心你。
这句话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父亲对女儿的生活过于干涉,为我的人身安全过于担忧;二是女儿的现状无法让父亲放心。
我不想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父亲,但是确实,我的性格和应对社会的方式深受他的影响。
我爸爸是典型的焦虑症伴有抑郁倾向的人,这个情况至今将近20年了。他无法从事任何工作,无法担负一项责任,更甚者,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他觉得自己的病一说出来,别人会看不起他,别人会不理解他,他一直在隐藏自己。他只有在家里才会有安全感,但是从另一方面他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感,他把自己所有的期望寄托我们几个孩子身上,
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他不让我们做一点家务,他认为读书考上大学才是正经事。厨房的事都不让我们碰,洗个头都要再三确认我们头发有没有干,我做完作业后还要帮我洗脚,我是极其反感的,有时候我们在睡觉的时候还很不放心要来我房间里看看,摸一摸我的头发是不是干了,因为这样经常跟父亲闹得不愉快。
而我的母亲却又呈现出另一种方式,母亲是一个很坚强又善良的人,承担起我们三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有父亲的医药费,但母亲也是一个自恋且控制欲极强的人。印象很深的是,母亲极喜欢吃鱼,几乎每顿饭都有🐟,小时候母亲厨艺有限,煎煮的鱼总是带有鱼腥味,我闻到鱼就想吐,母亲却总是非常执意往我嘴里送鱼,而且带有非常“愤怒”的情绪,一边喂一边说“鱼这么有营养,你还不吃”,我害怕母亲生气,只好生生咽下去。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下,我逐渐形成了内心敏感脆弱,负面能量极强的性格,在人际关系里,我始终封闭自己,小心翼翼地对待别人,总是讨好别人,却不敢提要求的,面对问题惊慌失措。
这几天,开始在整理宿舍。我宿舍放了很多的箱子,这是之前为了提高自己经济状况,尝试做一点微商,我大手笔地花了几万元购买的养生产品,几乎是自己地身家性命了,很丧的是由于我的胆小,在乎别人的眼光,我连一盒都没卖出,大部分留给自己和家人食用,一小部分送给他人。其实我是不敢送给别人,除非一开始有表达其意向的,我怕别人说三道四,觉得是我自己不要的才给他们。 最近,在翻箱倒柜整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本书,映入眼帘,全新的,基本没看过,不过由于自己保护不到位,右上角褶皱好多页。话说我买的书很多,有些连书架都放不下。乍看这本书,不正是为自己当前的困扰提供解答的最佳范本吗?
这本书叫《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本书共321页,有十六章。很遗憾截至今天,我才看了三章。
第一章举了以时间为线轴,讲述一个中年职业女性没有界线的一日生活。
第二章提出一个设问“界线是什么”。
第三章 告诉我们心理界线问题的类型,并加以总结。
每一章的内容都深深地触动了我,其中有一段让我感触颇深。
“玛蒂在最近一次接受心理辅导的时候,很懊恼地自嘲说'我开始觉得这已经变成一种固定模式了。当别人需要我给他们四个小时的时候,我不能对他们说不;而当我只不过需要别人十分钟罢了,我竟然不敢向对方提出要求。我的烦恼是不是有问题'。”
“一味顺从的回避者所遭遇的就是'倒置界线'”的问题,他们在需要界线时,没有界线,而不需要界线时,又偏偏自己划地自限。"
马蒂既是顺从者,也是回避者。而我就是跟他一模一样的人。我曾经为自己不敢拒绝别人而负担重重甚至愤恨不已,也为自己在内心挣扎之后说出的“不”,自责内疚良久,即使是在维护自身的利益的时候;还有更可怕的是我曾经担任学生干部,不敢向部下下任务,而是自己亲历亲为,担任实习老师的时候不敢向学生提出过多的要求,生怕学生反感,不喜欢我。
书中说道,界线问题有四类:
不能说不能听
不是一味顺从者
会觉得愧疚与/或被别人控制是不能设界线的人
是有控制欲者会
侵略性或操纵性地去侵犯别人的界线
好是没有回应者
会设界线去抗拒爱的责任
是回避者
会设界线以拒绝别人的关怀
我知道我有界线问题,但一直没有认清症状。时至今日,我才深深体会到我出现问题的具体情况,很大程度来源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母亲强大的控制欲让我无法拒绝,父亲焦虑和恐惧,肆意干涉我的私人生活,帮我解决本该由我独自面对的问题,导致我依赖性强,面对问题手足无措,让我无力量感去拒绝。
那么怎么发展健康的界线,请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