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带小思去儿童公园玩,他在一个开放的区域里爬上各式各样的“大鱼”身上玩。
一开始玩得很开心,后来一个姐姐跑了过来要跟他“争地盘”。
这个姐姐爬到小思旁边,可能是想要自己独占这个地方吧,她对小思不停地说一些话:
阿姨说不能爬这个!你赶紧下来!太危险了你知道吗!下来!(边说着她自己一边爬了上去)
你不能玩这个!快点下去!再不下去就把你丢到那个村子外面去!(还说了很多不知道什么话我们都没听清楚,反正就是语气非常恶劣)
小思刚开始很懵,可能不太知道这个姐姐想干嘛(普通话听不懂),他也不想离开大鱼(他先占着的),他就待在那里不动,一脸疑惑的看着这个姐姐在不停不停地说。
后来这个姐姐的语气越来越恶劣,小思突然大哭了起来,妈妈这时过去把他抱走了。刚刚不停谩骂的姐姐在小思大哭的一瞬间,一溜烟地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02
我当时在现场的第一反应是,我想要捉住那个姐姐,揪着她,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她的父母在场的话,我可能还想跟她的父母好好地理论一番,然后让这个“姐姐”给小思道歉。
我在毫秒之间完成了以上情景的脑补,然后又想到这个小姑娘的实际处境,内心感到万分悲痛。
她是有着如何恶劣的成长环境,以致于她能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孩子说出如此恶毒的话语?
她在家里是如何被人对待,以致于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
孩子是成人的镜子,尤其是最亲近的人。可以想象,小女孩在家里一次又一次地被威胁,谩骂,甚至是虐打,然后又在一次又一次的痛哭之中绝望,进而用同样的方式去控制甚至欺凌那些比她小的孩子。
03
这时我还坐在妈妈和小思的旁边,看着小思仍在痛苦地哭,我马上又升起了一个念头:刚刚我是不是没做好?该不该及时作出干预,在小思还没有受伤之前,把那个姐姐赶走,或者把小思拉开?
是的,看到孩子受到伤害,父母都会本能地反应——我要保护孩子。但我能保护他一辈子吗?我能时刻都保护他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这时问题就变成了:我该如何让孩子生出强大的内心,以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带给他的各种伤害(挑战)?
04
想起来,我们当初在选择华德福幼儿园时曾经疑惑的那些问题:
华德福的环境如此的友好,孩子将来会不会因此无法适应外部环境?
总是跟如此好的老师、家长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将来孩子遇到坏事情,他能不能坦然面对?
可能家长们会抱有这样的观点:
要让孩子尽早地受挫
要让孩子尽早地知道世间的残酷
要让孩子尽早地知道竞争的激烈
要让孩子尽早地知道人间险恶
但是!你真的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挫折,残酷,竞争和险恶的世界中生存吗?
要完整的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思考:
第一,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运作的。
第二,你想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世界观。
05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而这个生命的善与恶,取决于你怎样去看待。
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是险恶的,是零和博弈的,它就会向你证明,它确实如此。相反,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是充满善的,即可竞争也可合作的,人们凑在一起不是非得拼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合作共赢的,那这个世界也会向你展示如此的一面。
孩子在小时候形成的世界观,很可能会伴随他一生,那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我要让孩子相信这个世界是基本好的,这样他才会有力量,他的内心才能强大,让他能够勇于在这个世界中伸展自我,努力地成为他自己。
06
回到那个问题上来:该如何让孩子生出强大的内心,以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带给他的各种伤害(挑战)?
现在我们可以据此定出两条原则:
第一,在孩子与外界互动时,在情节不是特别严重时(不伤害人身安全),我们要尽量不干预;
第二,当孩子受到伤害,父母要给出支持,在关注他自身感受的同时做到不评判(例如说就是那个姐姐太坏了,你就是太脆弱了等等),不强行灌输方法(例如教他怎么还击/回避),而只是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会在这里作为你最坚强的后盾就可以了。
07
也许还是会有家长觉得,不教会孩子一点自我保护的意识,那怎么行呢?
自我保护是不是就等同于生成一个坚硬的外壳,导致他对外界有过多的恐惧?
这中间可能还需要有一个“程度”上的问题,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不要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等等,我认为是可以进行教导的。但在一些相对安全的环境之下,就应该要让他尽可能地去伸展自己。
世界也许真的很残酷,但我宁愿孩子在内心先构建出一个美好一点的世界,然后让世界也给他一个美好的回应。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儿理想主义,但还记得我的那一篇文章吗?——看见,能决定生死。
看见好,即带来生之能量;
看见坏,即带来死之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