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怪事

作者: 鱼之约 | 来源:发表于2024-07-30 22:40 被阅读0次

    宝贝发烧了。

    第一时间选择去医院,拍片抽血一条龙服务,然后,医生让住院,明天先生要去上班,后天我有事外出,再想想医院的环境,犹豫在犹豫,终是选择了回家吃药,保守治疗。

    开车门的一瞬间还是不放心,毕竟生病不是小事,于是乎,去了一家口碑较好的诊所,单子片子一出,医生直接说:输水吧。

    得嘞,本就是冲着输水来的,毕竟诊所输完就走,一举两得。

    医生开单子的时候,话就多了起来。

    第一件:医院开的药能吃吗?

    医生拿起药:奥司他韦?吃这个干嘛,你就不是流感!越吃越严重!

    再拿一个:四季抗病毒?开这干嘛,不对症呀!

    还有三个散药,瞧了一眼,嗤之以鼻。这是北海医院开的药?完全不对症呀!

    然后拿起来,在单子划了三个数据,这是典型的病毒……(原谅,我忘了名字)

    于是,老老实实听医生的,重新吃他开的药,规规矩矩领完单子,下午再来输水(去的太晚,中午医生们要下班了)。

    一系列任务完成,准备走的时候,心中忽然一思:林大夫,北海那边的医生怀疑我们这是手足口病,您看呢?

    大夫很诧异,让娃娃坐回来,看看手,照照嘴巴,斩钉截铁:不是,就是典型的病毒……

    两个医生得出的结论南辕北辙,信谁的?再去中心医院,第一时间不允许,第二肯定不住院(单子拍给中心医院儿童科医生,也是建议住院)。

    无可奈何之下,我和娃爸定下计划:北海开的药不吃。下午先来输水,看之后的情况,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明天去中心医院;如果可以,就在这里听林医生的。

    只是,很是奇怪:在有化验单的情况下,为何医生的结论和治疗方法依然不一样?这是不是再次印证了:科技只是手段,真正能够决定一切的依然是人。

    想到教育与AI的关系,AI必能助力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老师手里,它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想起魏老师说AI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成为好的工具。后来在使用Kimi的时候,我印证了这句话的准确度:第一,AI会出现常识性错误;第二,反复询问,AI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第三,否定AI的时候,它能换个思维重新作答;第四,限定词用的时候,经过多轮对话,它才能给出想要的答案;第五,经AI润色的文章,文字流畅,用词精确,但是少了很多主观感受,很难让人共情。

    总之,AI能够做到简洁凝练,但是共性之中其实蕴含了个性的差异,这就需要人的力量——需要人去辨别、认识差异,以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是AI难以做到的。

    AI不能代替人的教育,因为人的温情;相反,如果对教育失去了热爱,老师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机械的工作,那么,绝对会被AI所代替。

    我的目标——成为有温度的老师,让AI照见自己专业的不足,成为自己的助力,成为自己最好的助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家怪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gg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