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怪事

作者: 鱼之约 | 来源:发表于2024-07-30 22:40 被阅读0次

宝贝发烧了。

第一时间选择去医院,拍片抽血一条龙服务,然后,医生让住院,明天先生要去上班,后天我有事外出,再想想医院的环境,犹豫在犹豫,终是选择了回家吃药,保守治疗。

开车门的一瞬间还是不放心,毕竟生病不是小事,于是乎,去了一家口碑较好的诊所,单子片子一出,医生直接说:输水吧。

得嘞,本就是冲着输水来的,毕竟诊所输完就走,一举两得。

医生开单子的时候,话就多了起来。

第一件:医院开的药能吃吗?

医生拿起药:奥司他韦?吃这个干嘛,你就不是流感!越吃越严重!

再拿一个:四季抗病毒?开这干嘛,不对症呀!

还有三个散药,瞧了一眼,嗤之以鼻。这是北海医院开的药?完全不对症呀!

然后拿起来,在单子划了三个数据,这是典型的病毒……(原谅,我忘了名字)

于是,老老实实听医生的,重新吃他开的药,规规矩矩领完单子,下午再来输水(去的太晚,中午医生们要下班了)。

一系列任务完成,准备走的时候,心中忽然一思:林大夫,北海那边的医生怀疑我们这是手足口病,您看呢?

大夫很诧异,让娃娃坐回来,看看手,照照嘴巴,斩钉截铁:不是,就是典型的病毒……

两个医生得出的结论南辕北辙,信谁的?再去中心医院,第一时间不允许,第二肯定不住院(单子拍给中心医院儿童科医生,也是建议住院)。

无可奈何之下,我和娃爸定下计划:北海开的药不吃。下午先来输水,看之后的情况,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明天去中心医院;如果可以,就在这里听林医生的。

只是,很是奇怪:在有化验单的情况下,为何医生的结论和治疗方法依然不一样?这是不是再次印证了:科技只是手段,真正能够决定一切的依然是人。

想到教育与AI的关系,AI必能助力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老师手里,它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想起魏老师说AI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成为好的工具。后来在使用Kimi的时候,我印证了这句话的准确度:第一,AI会出现常识性错误;第二,反复询问,AI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第三,否定AI的时候,它能换个思维重新作答;第四,限定词用的时候,经过多轮对话,它才能给出想要的答案;第五,经AI润色的文章,文字流畅,用词精确,但是少了很多主观感受,很难让人共情。

总之,AI能够做到简洁凝练,但是共性之中其实蕴含了个性的差异,这就需要人的力量——需要人去辨别、认识差异,以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是AI难以做到的。

AI不能代替人的教育,因为人的温情;相反,如果对教育失去了热爱,老师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机械的工作,那么,绝对会被AI所代替。

我的目标——成为有温度的老师,让AI照见自己专业的不足,成为自己的助力,成为自己最好的助手。

相关文章

  • 医家故事

    看医家故事也能看到悲剧故事,我真的是服气我了!看来女人真的要少生气,莫生气。别人不心疼,自己也要心疼自己!

  • 医家物语

    “糊了,哈哈哈•••••••”对面10号楼公卫的小朋友们终于要睡觉喽。夜也深了,还不是一般的深,深的太阳公公都...

  • 医家赞

    文/释宽容 疫魔肆虐,谁启以光明? 医家忘我,千手观世音。 寻声救苦,无处不现身, 疾驱瘟神,福寿永康宁。

  • 中医

    一叶知秋一片红,杏林小屋满院秋。 今日茅庐出医家,来日医家成世家。

  • 道家即医家

    走近道医,才明白人这辈子到底该何去何从!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天地...

  • 医家列传【华佗】

    2017-01-14 医道宗源编校 哲眼看中医 “ 华佗” 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

  • 医家怪谈(二)

    接下来这个关于医院的故事是我从同事那儿听来的。 同事的表哥在北京X和医院神经内科做医生,这位表哥打小儿...

  • 医家怪谈(一)

    医院是生死场,也是灵魂流离失所的中转站,在这里每天上演着生离死别的悲欢离合,也向来不乏令人毛骨悚然的灵异事件...

  • 医家怪谈(三)

    接下来要讲的这个有关医院的灵异故事是听我老公师弟的女朋友讲的,这位姑娘以前在北京3X1医院南楼做护士,这件事...

  • 医家怪谈(四)

    其实今天这篇故事严格说起来并不是在医院里发生的,只不过故事的当事人是我在医院认识的。 大概两年前的春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家怪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gg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