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
李镇西说,“乐意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
昨天下午,下过一场热雨,太阳重新把大地蒸烤,四处是火烫烫的,水泥路散发出着滚滚“热浪”。雨后更炎热,一些家长顶着热气跟随孩子,陪在身边;另一个则躲在阴凉处吹着风扇。
女儿也一再叮嘱我要紧跟着她,她做热身运动时我在就近的阴凉处望着她,她一下水我便搬来凳子坐在旁边陪着,她先练习吐泡泡,随着教练让大家游出去,女儿磨蹭了一会,说忘了怎么放手出去,我让教练示范一次给她看,教练带一下,她便夹着浮条游了出去,来回游了两三次,教练便带女儿游到远处去。看到她游一会累了,教练拉着她回来又走向另一头,原来教练是带她去考试,可她还不敢去掉浮条游怎么考试呢?
果然,看到他们在那里呆了很久,不论教练怎么鼓励女儿,她都不敢,两只手紧紧地拽着教练的衣服,被教练按到水里两次,还让她不能哭出声,最终女儿忍住眼泪,鼓起勇气游,可游了几米还是紧张着急乱挣扎又喝了几口水,教练只能把她送回岸边。
我拉她上岸,透过泳镜我看到她的眼睛已经哭肿了。我一边给她倒开水,一边安慰和鼓励她,她上了一趟厕所回来,看到教练就怕,不肯下水,只等教练走远,才又拿浮条慢慢下去自己去游。
教练去带其他人了,他本来在带一个女孩,这女孩看起来跟我女儿一般大,陈教练在岸上喊他,让他带她去考试。据我观察这个女孩这节课都不敢出去游,一直在挂岸边,她家长一直在那大喊大叫,她才勉强游出去一点。
当教练解去她的浮背和浮板,她开始挣扎说不敢,教练把她的头按下水,她小声抽泣起来,教练放开她,她游了一下,开始害怕,两只手像狗爬一样挣扎,教练抱住她。这次她大声哭起来,使出全身吃奶的力气紧紧地抓住教练的衣服,教练大声地恐吓她,让她别哭,肯定是抓痛了教练,这时教练使劲狠狠地甩开她,她哭着拼命往岸边游,幸好也不远。
站在旁边聊天的两宝妈,目睹了这一幕,痛心地说:“这孩子真可怜,教练应该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如果孩子实在是怕,不能硬硬压她去游,估计她以后看到水都怕了。”
女儿昨晚睡觉半夜也大喊大叫说梦话,估计是游泳教练吓到她了。我感到有点内疚,不能帮助她,有时还帮着教练恐吓她。
我脑袋中又浮现出这句话:我是陪伴女儿成长,孩子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妈妈我要做的就是给孩子鼓励,帮助她克服困难,让她快乐成长。
学游泳也一样,即使她克服不了心里害怕,去不了浮条也没关系,只要她开心快乐地游就好,我绝不会让教练这样对待她,因此,我必须保护她。
教练也是教育者,他也不容易,想把孩子们都教会,逼孩子一把,可惜孩子就不吃硬。这次他无意中伤害了女孩的童心,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童心,要想重建就很难很难。
李镇西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以学生尊严的伤害作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教育效果”,教育绝不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尊重学生并不能代替教育本身——这只是教育的前提,但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剥夺了教育的全部!教育,一刻也不能没有人情、人道和人性!
教育,需要我们常常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