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夜已深,我却不肯睡。
因为徐姐姐,11月4日一早,我乘车两个半小时去了乌市。
一年多前,某种机缘与徐姐姐互加了微信。除了生活的日常,徐姐姐每天会在朋友圈发一首古诗词,她还曾连续推送了120回的《红楼梦》原文演播——尽管我未必每首诗词都会细细品读,但我却通过聆听的方式,逐字逐句又重温了一遍《红楼梦》——这些历久弥新的古典文学,陪伴并温暖了我无数个清晨或夜晚。
然,与徐姐姐始终未见过面……
“思想靠左,行动靠右;加菲在左,多肉在右。左边右边,对立统一的生活哲学;左边右边,可以成为朋友的书店。”徐姐姐是“左边右边”书店18年的朋友。几天前,从微信中得知徐姐姐将在“左边右边”开讲《闻香识味道》,分享自己对“香”文化的所学与感悟,我遂与潘同学相约,专程去150余公里外聆听这堂课。
赶到“左边右边”时,十余平米的书店内已座无虚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站着。婉转悠扬的古筝声里,端庄温婉的徐姐姐低声浅笑、吐气如兰,娓娓讲述着香史、香具、品香、制香……进门时我微微向她晗首示意后,全程站立静静聆听,用心去感受徐姐姐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温婉、沉静、平和、甜美,默默体会古人红袖添香、暗香浮动的清幽娴雅、余韵悠悠……
古往今来,“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花香。这似乎无需多说。
比如,书香。因喜书爱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宋末元初的翁森更是用《四时读书乐》来歌咏读书的乐趣:“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比如,饭蔬之香。于我而言,美文美景不可辜负,美食同样不可辜负。听徐姐姐讲课的当天晚上,初中便是同班同学的唐,精心为前来小聚的五六个同学做了一大桌菜,其美味可口,令人大有“无声细下飞碎雪,放者未觉全盘空”之感!(唐·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比如,药香。《红楼梦》中黛玉因自幼体弱多病常年服药,她的屋子便充盈着幽幽的药香。北宋诗人唐庚《春日郊外》的“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黄莺暖语、风送药香的独特感受韵味十足,生动地描绘了郊外早春景象有了五彩缤纷的芳馨气息。
比如,茶香。陆羽曾在《茶歌》中道尽了对茶的情有独钟:“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而我却更喜欢苏东坡的“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将佳茗比作佳人,怎么看,怎么都觉得透着豁达、明快与敞亮。
比如,酒香。李白自称“酒仙”,一生嗜酒成性,一首《将进酒》何其豪迈洒脱、荡气回肠,并写过“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诗句。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余光中老先生曾这样叹诵李白:“酒入豪肠,七分化作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而有时,茶便是酒,酒便是茶:“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南宋杜耒《寒夜》)寒冷的夜里,主人点炉煮茶,以茶当酒,与友人围炉品茗清淡中其情浓浓,传递出宋人儒雅的悠悠风韵,着实令人神往。
再比如,焚香。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书写诗词,抚琴赏花,宴客会友,独居默坐,案头枕边灯下……可谓香影相随,无处不在。有些文人墨客,更将自己情到深处的绵绵思念入诗入画,写下“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两地凄凉少恨,分付药炉烟细。”(纳兰容若)其哀怨幽长,令人唏嘘。
……
曾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被大量刷屏——其实,这林林总总的“香”里,何尝没有我们向往的“诗”与“远方”呢?而我们,通过这些“香”,感知自己,也感知他人;更通过这些“香”,去寻找与我们同好某种“香”气、“香”味者,并与之慢慢靠近。
我愿,自己是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2017.11.5
闻“香”识人 闻“香”识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