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候有个玩的非常要好的朋友,上厕所看谁更持久,吃烧烤看谁更能吃辣,写作业看谁写的更快,几乎整天黏在一起。
然而毕业十几年来两个人基本上没有再联系过,偶尔碰到了也就打个招呼点个头而已。
从陌生到莫逆只不过两三年,而从亲密无间到泛泛之交也就那么点时间。
我的医生姐姐说:
人与人之间就好像是平面上的两条线。
同路,只不过在某个时间点上巧合相遇;
渐行渐远,亦只是相交后的各奔东西而已。
所以在一起的时候开心快乐就好,其他的真没那么重要。(长期来看)
因为这句话,我在社交挫败感上才有了喘口气的机会。
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是我的榜样。
他有好多朋友,小时候通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距离远的或许只能一年打上一两次电话,近的可以三天两头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有什么事情自己没法解决的,这边打个招呼,那边喊一声,大家就都来帮忙了。
我一直很羡慕这样的人脉网络,但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大学,相交稍微深点的一直都只有二三个人而已,全都加起来还能经常联系的也不超过两只手。
且越是长大,越经常听到人脉这个词。
工作之后更是经常体会到人脉的重要:有一次拜托品质部的同事帮忙检查一个产品,好说歹说才勉强帮忙测量了尺寸;而其他人只是打个招呼而已就立马给处理了。
在人脉这件事上,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关于人脉,什么更重要?
我给出的答案是:门当户对,
整个人类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讲究门当户对。
举个反例,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反常现象。
就好比我们会去在意空气质量是因为经常雾霾,十几年前,雾霾还没出现的时候有人会去关注空气是好是坏吗?
没有谁会对一如往常的正常现象感兴趣。
门当户对这个词指的是旧时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近,适合结亲。
旧时社会,女的不出门,结婚全靠媒婆介绍。
那么对于男方来说,要和一个素未蒙面的女子结婚,两者之间肯定毫无爱情可言,最理性的选择就是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在将来能否把自己一把。
久而久之,门当户对就成了旧时人们的固化思想。
这种思想现在依然可见。
比如你在婚恋网站上找对象时候,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你看ta什么?
无非就是学历,长相,收入等等综合条件是否与自己匹配罢了,绝对不是去想这个人的性格与自己搭不搭。
随着人文思想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给门当户对添加许多维度了。
大多数人对这个词却依然保持在旧时社会的定义。
其实门当户对讲的就是“社交关系上的平等”,更准确地说是某个维度上的平等。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判断一个人的水平如何就看他身边的朋友的水平如何。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突出成就,那么与你交往的人往往也是某个领域的专家。
官商勾结,这个现象拿来做例子可能不太恰当,官因为有权,商因为有钱。他们各自在一个维度上有了突出成就,所以能够进行平等交换,这才让他们有了勾结的可能性。
而贫民无法进入这个圈子就是因为没能哪个领域有所成就,无法进行交换,也就无法维持平等关系。
非要进入,便只能沦为奴仆。
那么在社交关系上什么最重要也就是显而易见了。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每个人都好像是顶着一张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网在生活。
很多人拼命地去链接他人,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甚至还有一些人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天加个微信认识一个新朋友之类的。
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只不过社交的本质是平等交换。
当你尝试着去链接一个新的“节点”时,你准备拿出什么和他交换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是不支持这种论调的,觉得朋友贵在交心,在一起时开心快乐就好了,何必如此功利。
但是,我一直忽略了一件事情,两个人在一起为什么会开心快乐?
你肯定有遇到过跟你性格不合的人,话不投机,你们能成为朋友吗?
用这篇文章的语境来理解的话,两个人在一起能够交心,是因为两个人的价值观相近,谈话投机能够交心,所以才开心快乐。而这只是另外一个维度的平等交换罢了。
你和公司老板在一起的时候,无法做到跟朋友在一起时的轻松快乐吧?
他是老板,你是员工,你们是上下级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这便是原因。
在社会关系这张网上,你链接了多少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被多少人链接,被多少高认知水平的人链接。
而想要被链接,你就得做到和他人“平等交换”。
所以,在社交关系上,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些方法,拿来借花献佛分享给你。
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
2、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
3、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4、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5、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
6、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7、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网友评论
我甚至认为这是天生的,跟性格有关系,并且傻傻的认定自己因为性格使然,再也无法像别人那样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了!
直到读了李笑来老师的书,看了他的文章,我才逐步了解了一些事情的真相,弄明白了自己一直挣扎和痛苦的根源。
社交的本质是交换,切实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根本!
更要放弃自己无用的社交,与人交往之前,要先问问自己:我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你所能提供给别人的价值,决定了你的社交质量和数量!
社交是我的最弱项,理想中如果自己能够成为成龙那样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那该多好呀!
巴菲特那样的神人就更是只能膜拜了。
社交是我的最短板,已经快被强制变成任务列入清单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好好学习,让自己能提高一点点,好与更多的人“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