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读书简书面面观
1974-1976,梁晓声在复旦|《我的大学》

1974-1976,梁晓声在复旦|《我的大学》

作者: 傲世万年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22:26 被阅读13次

    梁晓声 《我的大学》 1986年

    印象笔记

    在中国历史上,1974至1976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三年。1976这个特殊的年份,成为了这三年里一个大大的红色标识,犹如地狱与天堂的分界点。而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这三年,同样在不平凡中度过。

    1974年,25岁的梁晓声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进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当初他一心留在黑龙江出版社做编辑,对上大学根本不感兴趣,至于复旦大学,他甚至都没听说过。但连队的知青朋友替他报了名,经过初试和复试,复旦的一名老师对他很感兴趣,经过面谈,当即拍板通过梁晓声的复旦入学资格。

    刚入学的第一天,梁晓声就与同乡一名叫做C的女同学起了冲突。

    事情的起因是在“新生认识会”上,大家谈到了各自家乡的美食。C与梁晓声为哈尔滨人经常吃“大列巴”还是吃小饼子起了争执,梁晓声认为以当时哈尔滨人的生活水平,根本就吃不起用精粮做的“大列巴”,真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人吃的是用粗粮做的小饼子。

    但出身“革干家庭”的C认为梁晓声对现实不满,还要批判他。梁以一句“滚你妈的!”予以回应。对于那个年代,哈尔滨人是否天天吃“大列巴”加红肠,读者自有判断,但是这次冲突却为梁晓声的大学生活涂上了一层阴影。

    令梁晓声更为沮丧的是,他一入校就得了肝炎,他面对这随时被退回去的危险。好在他的病情并不十分严重,在医院养病的这些日子,他分别收到了家乡三名女知青的来信。病榻上的烦闷,造成了梁晓声对她们的误解,他以为她们的信件中有表达爱慕的成分,但是后来梁调查了解到,这只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病愈后的新学期,梁晓声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发言中反驳了工宣队队长、总支书记在会上“复旦是藏龙卧虎之地,也是虎豹豺狼之窝”的说辞,遭到了上海本地学生的批判,但是一部分老师和学生也在暗地里对他表示了支持,这也成为写入梁晓声毕业鉴定中最为重要的事实依据。

    在《京华闻见录》中,梁晓声提到,他并不喜欢自己工农兵学员的身份,因为这个身份在那个年代,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政治正确、能力一般的学生。正如一名叫做小樊的同学,她作为贫下中农的代表,初中没有念完,就直接进入了复旦大学,成为了那个年代里大学的试验品。更为可悲的是,一名有着农奴身份的藏族学生,她因为想家想孩子,在多次要求退学无果的情况下,跳楼自杀。

    这些事情令梁晓声非常郁闷,但是更让他郁闷的是,一名叫做沃克的瑞典留学生,正闯入了他的生活。对于留学生,学校有专门的宿舍,食堂给他们专门的座位,这一切的举动就是让这些留学生不得与当地学生有任何联系,包括语言交流。

    比较搞笑的一则故事是:沃克对食堂烧的牛肉火候感到不满,当他向食堂的师傅当面质问时,老师傅来了一句“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拥护”语录,让人不禁喷饭。

    在一次误打误撞之后,梁晓声和小莫引起了沃克的极大兴趣,在沃克对他们的一顿纠缠后,工宣队队长却要求他们监视沃克。沃克各种追求自由的言论让梁晓声有些羞愧,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出卖”梁晓声的H同学聪明反被聪明误,跳楼摔成了一个傻子。因为他害怕地震,于是找到了宿舍最好的位置,在一次地震误报时,他不知所措,从最好的位置跳楼而下,而他在楼下的机关虽然保住了他的命,但是没保住他的脑子。

    马上就要毕业了,几名学生为了进京的分配名额,展开了明争暗斗。梁晓声深受其害,甚至被他们所陷害,沃克痛打他们,让梁晓声与他的距离逐渐拉近。

    1976年到了,一部分人笔直顺溜地就从一条路线冲刺到另一条路线,真是无比的讽刺!

    马上就要毕业了,梁晓声争取到了仅有的几个进京名额,完成了对陷害他的几个人的报复!

    终于在无比惆怅的心情中,梁晓声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别了,复旦!

    别了,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74-1976,梁晓声在复旦|《我的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le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