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古典老师的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读的很慢很慢,每天大概只能读十几二十页,不是我的阅读速度慢了,是里面的内容需要不断的消化,所以这本书已经被我归类到自己的“常读书”里了。
关于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有的人从书里遇到了颜如玉,见到了黄金屋,有的人书也读了不少,但却好像没有在生活工作中留下过任何痕迹一般。为什么同样是读书,差距却如此之大呢?
我们以为的读书就是捧起书本逐字阅读就是了,但其实关于“读书”这两个字本身就是需要学习的,如何读书才能更好的吸收?如何读书才能让自己更快的成长,如何读书才能为己所用?这才是我们读书的本质,否则那些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大约也只是浪费而已。
凡走过必有痕迹,凡读过也必然要有所收获才行。从小到大除了教科书,对于读书我一直都是抱着娱乐享受的态度,读书对我而言和别人打游戏看视频是一样的功效。所以几乎从未主观上想着要从书本上吸取成长的养分,这样的阅读态度也导致了自己多年来原地踏步。
周四听了筝姑娘关于读书的分享课,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是:一、没有“没用”的书,只有你还“没用好”的书;二、知道不做到,等于不知道。而我最关注的点就是怎么用、如何用好一本书。分享中说在读一本书时,找到你的阅读目的,带着问题,结合书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生活的阅历,致力提升个人的能力。
筝姑娘的分享让我对于读书这件事有了一定框架的梳理,但到底如何实施其实还是混沌状态,好在筝姑娘贴心抛出了三个问题当做阅读作业,所以今天当我阅读古典老师这本书的最后几章时,就在想书中的观点确实有道理,对我的生活也有帮助,但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应用呢?
譬如在《你有没有去过受害者天堂》这一节,古典老师描述的种种情景都是以往的事情重现。考试不好,怪老师出题太难了;感情不好,怪对方有问题;工作遇到难题,主观上就像推脱责任。这些所有的问题自己都犯过,所以当看到古典老师把受害者天堂法则一条条罗列出来,自己对号入座后不寒而栗。
有了这个感知,就更加迫切想知道怎么走出“受害者天堂”这个隐形地狱,答案只有四个字:学会掌控。掌控自己的生命,掌控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快乐、成功都掌控在自己手里。
生活中那些事情急需我现在掌控呢?在工作上现在遇到的是切实的问题,还是工作本身已经带给不了我成长的空间?感情上,两个人的相处是模式的问题,还是价值观的不同?这些都是不能逃避的,都是需要我自己来控制住的,不能因为外界的态度而改变了自己的意愿。
对于文章中的观点我分析的还不够透彻,但是按照筝姑娘抛出的问题去思考确实比单纯的阅读接受有用。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活,如果总是处于张嘴吃食不加咀嚼的状态,大脑早晚会僵化。幸好意识到这一点,希望跟着筝姑娘学会把书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