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85万权重助力懂感恩陌生人,从不互动的人自觉绕行!要求投稿800字以上,每周最多一篇
推而上之、引而下之、推而散之的方法——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

推而上之、引而下之、推而散之的方法——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9-23 15:03 被阅读0次

推而上之、引而下之、推而散之的方法

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当人体上部有寒象而下部发热时,应首先取足太阳膀胱经在颈部的穴位,并作较长时间的留针。针刺后还要温熨颈项及肩胛部,以驱逐上部的寒邪,使热气上下融合,方可止针。这就是所谓“推而上之”的方法。

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如人体上部发热,下部发冷,并发现在下部经络上有下陷不充的虚脉,当用针刺,施以补法,使其阳气下行后止针,这就是所谓“引而下之”的方法。

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当病人全身高热,神情狂躁不安,并有幻视、幻听、胡言乱语的表现的,须观察足阳明经的正经、络脉的虚实情况,而后再取穴针刺。虚的用补法,有血郁而属实证的就用泻法

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同时在病人仰卧时,医者应站在病人头前,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挟持按揉患者两侧颈动脉部,挟持的时间要长一些,并捏起肌肤,由上向下揉卷切按,一直到两锁骨上窝缺盆处。然后重复上述动作,连续进行,等待身热退去方可休止。这就是所谓“推而散之”的方法。

(原文)

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今天学习了推而上之、引而下之、推而散之的方法。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中医体质——下寒上热

    体质说明 《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上热下寒是寒...

  • 精读《黄帝内经》(219天)

    【离合真邪论篇】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

  • 读《黄帝内经》素问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2——补法和泻法的应用

    (原文)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

  • 悟医道真(八百八十七)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

  • 悟医道真(八百九十)

    “帝曰:取血奈何?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

  • 溪谷理论的临床应用

    1.肢体病治在“溪谷”,重在解结 《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

  • 海天佛国

    海天佛国 曾有人说: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梵文“...

  • 婴童医话(七百零七)

    一儿发搐,先取善推法推之止,而复发,病益危甚。推法者,乃针灸按摩之遗意也。无刺大虚人。推掐之法,壮实者可用之。如怯...

  • 普陀印象

    曾有人说:“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怀揣一份虔诚...

  • 玉衡医案|李氏砭法治湿疹

    湿疹 《黄帝内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又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而上之、引而下之、推而散之的方法——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qa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