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6.6】《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第二章第八节——句子的链

【读书笔记6.6】《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第二章第八节——句子的链

作者: Li三金 | 来源:发表于2020-06-06 00:25 被阅读0次

对于中学生的书面表达中言语不连贯的现象,我们有许多习惯的通俗说法。比如说话题不统一的毛病,我们就叫他颠三倒四,语句的排序,我们分别称之为语序和句序。

语义重心和上下文,这就是继续灵活处理的因素及其条件。对于中学生而言,把握继续的常规模式,是保证语意连贯的基础。句子排列的基本顺序有四种,一时间顺序,二空间顺序,三心理顺序,四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不一定都按照先后的顺序排列,也可以由后到前。当时间线索比较复杂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

那么我们如何教孩子准确的定位时间呢?所以时间需要一个参照点,时间的参照点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是公认的参照系,也就是说公元。

采取世界公认的参照系,它所负载的信息也就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群体之间得到了沟通和理解,公认的时间参照系具有极大的普遍意义,因此也极少产生理解差异。

第二类是讲话或写作的时间,比如目前,现在,等等。

第三类是已知事件时间,一般指上文提示过的内容。

上面说的是时间顺序,下面我们来说空间顺序。

世界是三维的,是立体的,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我们所看到的事物是同时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平面的,可是当我们表述的时候,句子的顺序却要分出前后是线形的,如果说时间是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参照系逻辑顺序的引路者,是我们对所表述对象的认识,心理顺序反映的是我们的内心历程,空间顺序则需要我们在自己的主观感受之外,另从客观世界中寻找凭借。

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还有心理顺序。心理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呢是常规模式。在常规模式中,心理流程的共同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可以供我们参考的原则,第一条原则是显著性原则,人们习惯于把显著的放在前面,第二条原则是重要性原则。当然,心理学还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社会心理,民族心理之分。

另类是跳跃性很强,我们可以称之为超常模式。心理顺序的超常模式,既然可以是一种无序的状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要求学生呢?是不是可以任其自然呢?不是的,文学创作中的心理描述是一种艺术手法,它是对生活现实进行提炼升华的结果,与中学生思维不成熟的自然状态是全然不同的。

学生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的时候会东拉西扯,突然转换话题,这当然不是什么意识流?而是思维条理不清,语言稚拙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反映了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差别,也反映了思维方式的自我中心特点,这个特点在心理顺序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心理顺序竟然能反映人们的思维的成熟度,就中学语文教学来说,自然值得我们注意。

从广义上说,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序都是一种逻辑顺序,这里我们讨论的逻辑顺序是狭义的,即在概括判断推理的基础上,文字表述中的并列、比照、转折、递进、解说、推论诸关系。

逻辑顺序常见于说明和议论在各种表达方式中,它都是一种重要的组合线索。

我们之所以要分析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为了再继续排列这个问题中解析出几种基本元素,以便更深入的理解这个现象,事实上,不同的顺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结果。四种顺序理逻辑顺序使用频率最高出现的问题也最多,逻辑顺序中出现的问题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认识上的不清楚或理解错误造成的,另外一种情况主要问题并不在认识方面,而是在操作方面。

逻辑顺序出现了偏差,其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并没有那么简单。逻辑顺序是语段和语篇的基本框架,值得我们对中学,时常发生的病句和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探索。

一个语段,如果仅仅是在逻辑排序方面存在着衔接不顺畅的问题,一般表明写作者在认识上是清楚的,只是思维还不够严密,有时候则是落笔仓促,考虑不周所致,如果在排序以外,还存在着其它问题,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第一种情况是短缺,第二种情况是冗余。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能对学生作业中由于思维缺乏条理,出现的语病进行梳理,还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梳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6.6】《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第二章第八节——句子的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qt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