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应
1.朱光潜:韵的最大功用在于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它好比贯珠的串子。在中国诗里这串子尤不可少。
2.上下文对语言运用的制约作用,与话语衔接有关的,有语序、词语和句式三个方面。
3.在话语衔接方面,影响语序处理的,更多的是逻辑因素:修辞因素更强的则是词语的重现和句式的重现。
4.某些词语(包括它的同义词语和同类词语)有意地反复出现,不但能起到衔接句子的作用,而且能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
5.词语的反复可以加深印象。是“呼应”的重要手段。
6.在一个语段里,有意地反复使用某一词语,可以前后呼应,取得强调的效果。
7.对于某一事物,从不同的侧面反复说,变着花样说,从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它与“铺陈”有一脉相通之处。
8.同义性的另一端是反义性,反义性也可以使读者感觉到两个词项之间存在着语义联系(对比关系),因此也可以产生呼应的效果。
9.在语言实践中,人们发现在语篇中,围绕着一定的话题,一定的词语往往同时出现,而其他一些词语就不大可能出现或根本不出现。这些成套组合的词语,语言学家们称之为“词汇链”,也称词汇套,同一词汇链的词语“成套”使用,就能互相映衬,前后呼应,强化连贯感。
10.通过联想,不同语义范围的词语就能互相联系起来,收到彼此呼应的效果。
11.在一个语篇中,由于特定的语境还可以使原来并不成“套”的词语存在着功能联系,变为成“套”组合。
12.词语的呼应还可以借助“添加”而增加变化,“添加”就是给同一词语增加不同的修饰成分,它和简单重复都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不同点是这种方式还提供着新的信息。
13.正如有了“常式句”就有“变式句”一样,事物有常态就有变态。词语重现的变态是“替换”,“替换”就是给同一个意思换成不同的说法。
14.句式重现又称“同构衔接”,它指的是同样的句子形式也可起到衔接的作用,排比是其中的一种。不过关于排比这种形式,我们在本章第五、六节里已经讨论得比较充分,在这一节里、我们要探讨的是相同的句子结构(包括相同的句子)在衔接方面作用。
15.相同的句子结构,再加上相同的词语,就会有更明显的呼应作用。
16.相同语句的重复,不仅可以加强语势,而且可以显示内容的层次。
相同的句式也有着同样的功能。
17.这些句式虽然只是一种修辞方法,只具备形态特征,可以起粘连作用,和篇章结构并不一定有着直接联系,但也可以用作一种篇章的组织手段,有的可以成为全篇的贯穿线索,有的可以成为篇意的层次标志,有的则起着提示的作用,引导读者去注意某些关键性的话语。
18.排比段的相同语句或句式可以安排在语段之首,也可以安排在语段之尾。一般地说,放在段首的提示作用往往更强些,放在段尾的强调作用往往更为明显。
19.当我们注意到同样语句隔断呼应的时候,我们的视线已经指向了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