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很火热
曾几何时,智能手表方便监测心率、计步等运动数据,是运动健身人员的“好管家”。
曾几何时,智能手表和手环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新增长市场。
曾几何时,智能手表和手环还是离不开智能手机的应用,
变为鸡肋设备。
曾几何时,智能手表会步入这个尴尬的境地呢?
既然这样,
我有手机,为什么
还要买智能手表?
(大多数消费者都将自己购买智能手表的动机归类到尝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三点:
1、实用性问题-鸡肋
大部分的智能手表在使用功能上,相比较智能手机,并没有做出多大的功能性突破。
即使是智能手表中占据最大市场规模的Apple Watch,它的主要功能除了传统的查看时间之外,集中在信息通知查看,健康数据跟踪分享,手机App部分功能体验,比如在中国区,可以体验到微信、微博、支付宝、美拍、携程等应用的部分功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656374/f05821b542edcc73.png)
其他一些品牌的智能手表,功能来来回回,版本不断更新,也主要是集中在外观、手表材料上的变化,到现在也并没有什么相较于智能手机来说,独立的大的功能改观。
而智能手表目前这些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其实都不是在手表使用场景下的必要需求,总结起来 ,就是大家说的鸡肋。
2、还是借助手机
在工作时间要面对大量信息轰炸的情况下,智能手表的这个功能的存在,更多的其实是给它的用户带来压力和社交焦虑,再来看健康数据。心跳、步数、运动数据,在人人都智能手机不离身的情况下,其实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了。
为什么一定需要一个智能手表来记录呢?
受限于手表的操作尺寸和内存,app需要被大量阉割掉大部分的功能,可以使用的功能寥寥,体验也并不好,有这时间还不如在智能手机上使用。
3、续航问题
手机都是一天一充了,你个小小手表难道续航时间长?
和机械表只需要日常生活手摆动产生的能量就可以维持永远运转而不需要额外提供储能补充相比,智能手表目前虽然有不少厂商能够做到电池可以支撑上月的续航。
对于用户来说,其实还隐约有些担心,谁知道什么时候,智能手表就突然没电了。
要命的是,智能手表一旦没电,还真的不如一块机械表。
而智能手表为了要区别于普通手表,添加了越来越多智能协同交互功能,处理器对于数据计算调用的需求就越大,耗电量也越来越大。
受限于手表大小和重量,电池容量有限,也就造成即使目前电池续航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是能够支撑的时间仍然有限。
![](https://img.haomeiwen.com/i656374/4d3da64f63605bdf.jpg)
4、价格、性价比
有的智能手表的价格都比普通的智能手机还高,比如Apple Watch,它的最高版都能买多少个某米手机了,哈哈……
智能手表的售价,大部分都是走中高端路线,数额并不低。面向的消费者其实主要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中高端用户。而这部分用户中,相对于主要注重功能需求满足为主的智能手表,其实更注重商品的价值体现。而精密制造更具价值体现的机械表比起智能手表,显然前者的逼格认可度更高一些。
新鲜劲过后,它已不再热了……
只能说,智能手表的以上几个问题,还不能够突破的话,就会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咯……
来源
资料来源:OFweek VR网(http://vr.ofweek.com/)!
扫描下载APP,关注更多资讯!
![](https://img.haomeiwen.com/i656374/86479550dbe8e81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