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包括是否积极主动、富有责任心、愿意协作,这是养成的性格,简单来说,就是“想干”;能力,包括是否有做这件事的知识储备、是否有多年的经验、是否有相关的资源等,这是习得的技能。
想干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灰飞烟灭都要干”,能干的最高境界是“把对手干到灰飞烟灭”。
选择:哪个更重要?
我们先看一个公式:态度 x 能力 = 绩效。
也就是说,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能选一个,你选态度,还是能力?
前美国西南航空的首席执行官赫伯·凯勒会选择:态度。他说:“我们能够通过培训来提升技能方面的水平,但是我们不能改变态度。”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态度,比如他是否是个积极的人,甚至自带鸡血的人,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如果有很好的态度,比如刻苦、坚韧、自律、求知若渴,积极向上,那么假以时日,能力还是有机会习得的。
运用:四个建议
第一、对于态度好,能力强的,破格使用。用,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你更要看重这种人才的持续潜力,他有机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二、对于态度差,能力弱的,坚决不用。态度差会经常抱怨,不停的畅述着公司的不足和负面的信息,办事不行,和老鼠屎没什么区别,态度差不仅会影响管理者威信,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对于态度好,能力弱的,培养使用。这部分员工,是价值被低估的潜力股。我们应该录取他,修身、治国、平天下,他已经完成第一步,剩下的只需要我们更好的培养和引导。
第四、对于态度差,能力强的员工,限制使用。这部分员工,可能会成为你的噩梦,如果为了短期项目的利益一定要招,建议严格地限制使用并且不要放在核心的管理岗位上,有非常明确的考核指标,更多的监督机制等等。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思想,文化的培训,逐渐改变他的态度和忠诚度。毕竟招聘到态度好和能力强的人很难。成本也很高。
小结:认识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 x 能力 = 绩效。
雇佣态度好的人,然后培养他们的能力。如果为了短期的业绩,必须要雇佣态度很差,但能力强的员工呢?一定要懂得“限制使用”。比如可以给他足够的金钱回报,但是不能给权!加以引导,做思想和企业文化的相关培训,提高他的自身修养和忠诚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