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给一个不明姓氏的普通人做了传记,在短短的小说中,就读完了“阿Q”的一生。我也想做一篇小说,身边又没太多故事,自然是写自己最妙,毕竟体察自己最多。写小说前,得列一则草案,这篇草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生了下来。
想来,写自己也需真实。关乎我自己年龄一事,可是“临终”大事。鲁迅做的传是给他人的,而自传大多也是在人生最后些岁月再写,像我这般正历高考的年龄,就像写传一样把自己一生编成了故事,那恐难以真实。就单单说一下我这一辈子,是“横祸”多,还是能“寿终正寝”也是不确信的。我自是不是做传,单是写小说,当然也可虚假些。我愿提前给自己写一个完美的句号,少些“横祸”,既定自己这一辈子,比65年多一点点,比70岁少一点点,取中则是68就恰好。毕竟65退了休,再享乐几年,也算平凡的结束。
当然,生命的长度自是越久越好。许是到了我老60尚岁的未来,人们会有很多便利又普及的方法延长寿命,不谈是数字化生命还是生物化“永生”。
“临终”大事安排妥当,就往前追忆我这18年光景。小学6年,再往小学之前皆是童趣时光。中学高中6年,除求学,还缥缈着青春的情感。往后的时光,是4年大学和爱情,到而立之年会立业成家。而立到不惑是养育儿女和陪伴他们的童趣。不惑到耳顺是孝悌与天伦。耳顺余年是棋牌和广场舞。至此,我的一生就搭好了框架。再细细扔一些故事进去。
往前的18年,没什么好讲。小时候我哥偷了别人家的鸡,卖了钱给我买玩具枪。小学的上学路要走很久,路上的小池里淹死了我的一个小同学。中学我摔了一跤,伤了我鼻骨,福祸间我自觉比以前莫言一样的鼻子帅了很多。高中有暧昧的荷尔蒙等我而立之年再回响。
往后的故事可以怀想。大学是爱情。24的本命年我的工作将起步,奶奶说:“我不能再干活”;26我将和爱人结婚,隔壁因丈夫“出轨”要离婚;28属于我的小家会有一个新生命,远房的一个姨娘醉死在酒里;30岁我交好的朋友意外横死;32孩子被送去了幼儿园;34我的小朋友终于问出来“我从哪里来?”的问题;35这年很难,工作有变动而转危为安,奶奶病重而转危为安;35到54还有很多故事,都是关于孩子和父母;54孩子和他的爱人结婚,我从此有了两个孩子;之后的时间是再就业到“棋牌和广场舞”的过渡。
再细化我每一个刻度的故事。像我得在50分钟精确的作文一样,像我得在2个半时间作答我语文试卷一样,像我往后工作每一次踩着“最后期限”一样,像我每天每周日报周报的排期一样。科技使我们更好的精分了刻度,更好的分工明确,沿着草案细化前行。
原来,我可以在短短的50分钟过完我这一生。至于是否被时间奴役,至于是否因科技更好的掌控时间,不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