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摄影是记录,不如说摄影是记忆,一连串记忆累积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时间的化石,更是光影的神话。”——森山大道
Xiayeahtao:98年大二学生,艺术生出身的他,一直以来都会培养一个良好的审美观,不管是摄影、电影还是书籍。
“美,这个概念对于我而言,很多时候是飘忽不定的,但都在我所能够接受的范围以内,我常常在看到一些我喜欢的摄影或者电影,书籍之类的作品时,都会反观自己的审美理解,这样对于我自己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在学校,我遇到了一位非常非常好的老师,总会在我审美出现偏差的时候提醒我,进而矫正”。
Xiayeahtao是一位非常细腻的摄影师,不管是从他的摄影作品,或者他的处事态度都可以细微的看到。
“我最近在看杨德昌以及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感触非常大,我记得电影《一一》里有这么讲一句台词:自从电影发明以来,人类的生命就至少延长了三倍。电影的台词也是美的一部分,我看电影常常都会先确定看的这部电影叙事是否感兴趣,然后再去看导演的调度,观看时也会对电影所运用的美学进行思考,包括色调、用光、构图等等”。
自认识Xiayeahtao以来,看着他的成长,他的改变,从最初的风光到现阶段的人文纪实,都很好的证实了他的蜕变,不单单是在摄影技巧上,他的认知,他的积累。
“我最开始玩的风光摄影,可是,慢慢的就觉得,风光摄影对于我而言,局限性太大了,我一个学生党,确实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来实现我的行动,后来我就静下心思考,期间观看了大量的人文纪实摄影作品,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人文纪实才更加的适合我,也更加的吸引我”。
人往往就是这样,不管是一段影像,一段文字或者一段音乐,在某一个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之后重现,就会被立马拉回去当时的情绪。
“人都有七情六欲,而在不同的情绪环境下,拍照时的认知或者审美往往都会被支配,曾经尝试过把这种情绪记录下来,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去拍,结果回来后发现全部都不太好,以至于只能把这次拍摄当作自己的一次回忆,每次回看那天拍摄的照片,都会想起当时那段回忆,都感觉很不好,因为自从摄影以来,我总这样认为,照片就是一种能够唤起记忆的物质,总能让我拾起那段回忆,宛如昨日”。
也许这就是记录的意义。
而人文纪实往往是需要大量的认知积累,Xiayeahtao也表示以后会更多的向这方面靠拢,更多的去研究,更多的去尝试。
“现在,我经常去查询,去欣赏自己感兴趣的摄影师的作品,一般情况下,我总会尽可能的搜寻摄影师的背景以及摄影师本人的人生履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结合去分析他们的作品。还有就是一定要抽出时间多读书,虽然在读书这方面我总是断断续续的,但是书本上可以汲取的知识真的太多太多了,再者,我会尝试跟喜欢的摄影师进行交流,从而取长补短”。
“最基础的构图,角度,光圈大小,快门速度,我都要尝试去分析。我很喜欢把自己带入到画面里,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喜欢的摄影师本人,这样带入性的去思考,会更好的学习他们的拍摄方式。比如看到一张菜市场里拍摄的作品,我就会亲自去一趟菜市场,选取一些适合的场景,然后结合作品,构思成自己的东西进行拍摄尝试”。
“还有就是,我推荐几位我喜欢的摄影师:爱德华·韦斯顿、尤金·阿杰特、安德烈·柯特兹以及马格南的一位摄影师Alex Webb”。
在百年中国社会激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几乎让每一代有着不一样的群体面貌,而80后、90后,和他们一起成长的城市一样,城市生活类题材永远是缠绕心中的记忆——垂直生态、灯红酒绿、迷幻、模糊、没有坚持、去理性化、试图放纵是他们阔别却也挥之不去的情节。
突然想起森山大道讲的话“我非常喜欢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越大的城市就有越多的人种,越多的故事,越快速的流动。城市包括人类,社会的欲望在里面,是一种混乱的状态。对我来说,我非常喜欢拍摄这些欲望缠绕不清的感觉。如果以我自己的说法,我觉得城市本身就是艺术了,我并不需要再去创造艺术,只要把城市的原汁原味拍下来就好。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对于城市街头从来不会厌倦,而且一直都很喜爱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