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想抹掉生活在我们身上留下的一部分痕迹。比如不美好的回忆、说来就来的焦虑、悲伤、害怕,或者不停地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
我们也曾经尝试过让自己不要焦虑,不要悲伤,不要害怕,更不要为了同一件事反反复复地去琢磨它,想要让自己自信起来。然而,我们的尝试从来都没有成功过,甚至会怨恨自己。
我们试图控制它,却始终无法成功。我们总是以为别人能轻松破做到,只有自己太过无能、无法平复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是这是我们没完没了地想要控制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我们越不希望什么,就越会遭遇什么。我们越是花费精力避免体验到某种情绪或感觉,就越会被它们侵犯。
我们之所以感到某种情绪或感觉,那是因为它们对我们很有用:每当情绪到来的时候,它就是在为我们报警。恐惧让我们远离危险,悲伤促使我们向他人求助,愤怒帮我们从危险的情形下脱身。情绪过后,它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痕迹,当我们再次遭遇相同的事件时,它会第一时间出来报警,我们行动起来就有了思想准备。我们不喜欢的哪一个部分,对我们来说,其实是有某种好处的。
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情绪太过强烈时,我们会觉得它们完美地反映出了现实,继而就会把真实发生的事情和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想混淆。
比如,产生恐惧感,并不能带来任何危险,感到悲伤、焦虑和担心也是同理,真正危险的是带着这些情绪联想的情形。但是这些情绪也是很珍贵的报警器,它们能让我们发现不对地方并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
我们惯常的行为是与情绪对抗,控制焦虑、压抑悲伤、隐藏害怕,这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危险。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现实所引发的情绪出发。现实中的事情,反而很难推进。
情绪带动身体,身体接纳了情绪,才会促进行动。情绪一旦接受,通常就能感到一种巨大的放松,内心一片安宁与和谐。当我们想要改变控制情绪的习惯,就要不时地停下来反思自己是不是正在试图让某种情绪、某段记忆或某个可怕的念头消失。
下面推荐一个接受情绪的小练习。
练习技巧:
花点时间思考一下目前正在困扰我们的问题:我在跟自己的爱人吵架,还是在为自己的工作而操心?
围绕一个问题产生的灾难性的念头、我所担心发生的结果和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出现在脑海中时,就放任它们出现。
接下来,试着假设一下这个问题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我永远不会向自己的爱人妥协;我也肯定不会处理好自己的工作。
想象一下将来的情况,我会发现,无论我怎么想,困扰我的问题总会在那里。
短暂地放下思考,让情绪进入你的大脑并占据一席之地,之后这种情绪就会自己隐退的。
练习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就代表着我们面对自己问题时所进行的内心斗争,也是我们平时感到筋疲力尽的根源。
练习完成后,试图让自己抽离出来,成为一名观众,看一看那个有着情绪的我们的心理活动。如果我们能观察到这种心理活动,就说明它并不与我们作为主体的身份画等号,也就是说,我只是感到悲伤,我不是悲伤本身;我只是感到焦虑,我不是焦虑本身。
这样的一个抽离与暂停,会让我们暂停一下,看一看问题到底是出在哪儿,然后再积极地找出自己想要控制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哪些一直不停地在大脑里演出的各种事情,可能会随着时间自生自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