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是很多企业的价值观,但利益冲突却是员工日常打交道时的常态。因此与人共赢要有一定的方法论。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很擅长与人共赢,他帮助齐桓公尊王攘夷、主持公道,维稳人心,史太公对他的评价是:“贵轻重、善权衡,能够将不利转化为有利,把失败过渡为成功。”这篇文章是我对自己和一些历史事件思考的小结。
互相尊重
尊重的重要性,不在于维护人的脸面,而在于打消别人的敌意。
当我们初次见面时,别人留下的印象可能会左右我们对其人其事的看法较长一段时间,那这第一印象会影响以后合作的态度。友善的打招呼、适度的笑容和体面的着装会让别人觉得自己事被认可的,这会消除我们在接触陌生人时的戒备心态。
当我们觉得自己时被人认可的,也就容易认可别人。所以互相尊重,可以在合作的初期创造出轻松的气氛。为后面的合作创造基础。
协同目标
有了共同尊重的基础以后,是否要合作主要取决于目标一致不一致。
现实是一般不一致。谈判时双方的目标肯定不一致,商家和卖家的目标肯定不一致,上级和下属的目标有出入,夫妻之间也不总是一致。
不一致的结果,一种是双方渐行渐远,一种是求同存异,只会两者之一。为了达成合作与共赢,合作时往往会把注意力几种在目标相同的部分。
陌生人之间的目标以利益为重,亲友之间的目标以感情为主,在远方的的人啊,目标通过价值观的共鸣联结起来。
进退有度
互相尊重之后,协同了目标,就可以开始合作了,但合作的过程仍然可能出现矛盾。
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双方的目标可能在合作过程中再次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候要进退有度。
进,是进取,也是竞争。大家都希望争取自己的好处,但是别人的好处都被自己拿到了,自己也干不长。华为在和爱立信竞争海外基站时,任正非强调:华为要竖起自己的灯塔,也要支持爱立信、诺基亚的灯塔不倒,华为不独霸天下。
退,是让步,是妥协。关于这一点,我个人的理解有限,所以引用一片网上论述华为管理哲学的文章:
到2009年初,经过几年的思考,任总正式发表了这篇文章(既《开放、妥协与灰度》),通篇的哲学文字需要结合前后的业务背景才能有所理解。所谓妥协与灰度,对外来讲:竞争中不是华为把哪个友商彻底消灭、更不是被消灭,而是在竞争中形成某种动态平衡,比如区域格局上各厂商的平衡、客户的平衡、产品优势方面的平衡等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产业环境,实现多赢。对内来说,则是在坚持华为核心价值观基本原则基础上,在坚持正确的方向的基础上,采用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这是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