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万字写书计划
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作者: 十里不如你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08:41 被阅读213次

在看依恋理论之前,先看一下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的恒河猴实验:
第一只代理母猴是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在胸前安装一个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第二只代理母猴是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以便使幼猴用接近木猴的方式接近它。也安装能喂奶的乳房,且也能提供热量。第一只代理母猴除了多了“接触安慰”的能力之外,其他完全一样。
代理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8只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哈罗记下在出生后的前5个月中,幼猴与两个“母猴”直接接触的时间问题。
结果令人惊讶:
在最初的实验中,所有的幼猴与两只代理母猴都接触。其中一半幼猴由木制母猴喂奶,另一半则由铁丝母猴喂奶。幼猴偏爱由绒布包裹的木制母猴,而且这种偏爱程度趋于极端。母猴是否满足幼猴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并不是幼猴依恋母猴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有奶就是娘”并不科学。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与木制母猴待在一起,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也不例外。幼猴为了吃奶才迫不得已离开木制母猴,吃完后便迅速返回到木制母猴这里,特别是幼猴害怕时,都回到绒布包裹的代理母猴那里寻找安全感。可见“接触安慰”如此重要。
恒河猴实验表明,依恋是必须的。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关系,对于孩子的安全感和信赖感都是及其重要的。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鲍尔比依据行为理论做出假定:这些依恋行为,如哭喊和搜寻,是与原有依恋对象(即提供支持、保护和照顾的人)相分离后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在鲍尔比看来,依恋系统在实质上是要询问一些根本性问题: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他接受我吗?他关注我吗?如果孩子察觉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则孩子会感到被爱、安全、自信,并会出现探索周围环境、与他人玩耍以及交际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察觉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则孩子会体验到不被关注、焦虑、不安,并且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从用眼睛搜寻到主动跟随和呼喊。这些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孩子重新建立与所依恋对象的足够的身体或心理亲近水平,或者直到孩子精疲力竭,后者会出现在长时间的分离或失踪的情境中。鲍尔比相信,在这种无助的情境中孩子会体验到失望和抑郁。
弗洛伊德有句名言: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最早,也是最稳固的爱的对象,以及今后所有爱的关系的模式,母婴关系一旦建立,就一生不变”。
母亲作为婴幼儿的“第一重要他人”,给了孩子无数个“第一次”。母亲第一次喂养孩子、抚摸孩子,使孩子获得了被人关爱的心安;母亲第一次逗孩子,与孩子嬉戏,使孩子体验到了与人同乐的愉悦;母亲第一次倾听孩子、了解孩子,使孩子感受到了被人理解的幸福……这无限的抚育与关爱构成了母婴间的天然联系且连绵不断。母亲是婴儿最重要的刺激源,最丰富的影响源,最重要的情感源,孩子从母亲那里获得的情感是一生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依恋的生物功能在于保护幼小的后代,而心理功能在于提供某种安全感,有助于良好情感的建立。依恋是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情感联系。正是这种情感联系,使得婴幼儿最愿意与母亲在一起。当儿童遇到困难、感到害怕时,便寻找母亲,表现出一系列的依恋行为。这种母婴之间的联结,在本质上是一种融情绪、情感、态度及信念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进化与发展的基础是未成熟、弱小的儿童趋近依恋对象的需要。它的生物意义在于个体可以从中获得关爱和安全感,它的社会意义在于奠定了儿童日后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
0-3岁,正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候,当孩子发出渴了、饿了、困了、累了、疼了等需求时,妈妈都应该及时、有规律地回应,而且要多给孩子抚摸和拥抱。不仅要给孩子提供物质基础,更要提供给孩子接触感和依恋感这样的心理支持。
婴儿期缺乏拥抱的孩子会爱哭、易烦躁、脾气大,但是经常抱抱以及被抚摸的宝宝,其心理素质就更好,并且更快乐。   
美国儿童健康顾问多萨利•莱切斯克说:人有一种饥渴,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需求,尤其是婴幼儿,对相互接触和抚摸的需求更加强烈。     
“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但分离却不是从出生起的,而是需要时间和过程,保证孩子拥有了足够的爱、足够的能力才行。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每天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我会经常抚摸和拥抱孩子吗?孩子有没有从我这里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孩子有没有得到足够的独立的能力?
在孩子还没有离你远去之前,请尽量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减少孩子不在你身边的时刻:多陪伴孩子,跟他一起读绘本;多环抱孩子,跟他一起听故事;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去广阔的世界看看;多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关怀。

相关文章

  • 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在看依恋理论之前,先看一下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的恒河猴实验:第一只代理母猴是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

  • 一个情感怱视的小例子

    精神科医生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是理解在健康教育之道中情感重要性的最佳理论。 依恋理论描述了...

  • 简评《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

    “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一生写了五部关于“依恋理论”的经典著作,即《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依恋三部曲:依恋...

  •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约翰鲍尔比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皇室的医生,包尔比受过英国正统的心理学和精神分析训练。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

  • 如何运用《人格心理学》找到对的人(1)依恋类型

    1 依恋类型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该理论认为,婴儿和养育者(通常是母亲)的情感依恋类型会...

  • 亲爱的,这不是你的错。

    成人依恋理论成人依恋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在20世纪60一80年代率先提出的。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

  • 鲍比:依恋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鲍比认为刚出生的孩子到2岁之间,发展出了依恋理论,以此达成孩子和母亲之间的的一个互动的平衡状态。 依恋...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二章 依恋理论的基础

    鲍尔比通常被描述为依恋理论之父母亲的是 安斯沃斯。 第一部分 鲍尔比:亲密保护和分离 波尔比的核心贡献在于他认识到...

  • 鲍尔比依恋理论之安全基地

    安全基地是依恋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安全基地,是儿童、青少年或成人都可以反复离开这个基地去探索,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返回...

  • 【读书】认识依恋关系

    一、依恋的特征有哪些? 依恋理论的创始人玛丽.安斯沃斯和约翰.鲍尔比认为依恋具有六大特征, 1.持续的或不间断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ff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