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价值
周三的时候,我面试了一名工作3年+的设计师,跟我说做了3年UI感觉啥都会了,为了更好的自我提升转型做交互。
看着他洋洋洒洒的项目总结,口若悬河的和我讲了20多分钟。我问他做项目收获了什么,以及他的设计规范对团队有何影响,又是一番滔滔不绝,完全不在题上。
我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倾听,只顾着自己表达的设计师,有多少设计是为了最终真实的用户做的,又或者说他一直把自己“假装”成用户。那一刻,我在想在工作中有多少时候,自己也是这样的呈现,还觉得自己很专业。
从个人角度,我们更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时间和努力,如果得到的“报酬”比预期低我们觉得被“剥削”了。而从公司雇佣的角度讲,更看重给公司做了多少有价值的事。
用人做事VS做事用人
真正的CEO,是用人做事,而不是做事用人。 —By卫哲
马云说,阿里最大的资产不是产品,而是人。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来做,结果往往会差很多。
而作为老板,更愿意重点投资那些有“主人翁”心态的员工,因为即使是老板的“虚无缥缈”的想法,他都会想方设法实现。老板的意愿是把事做成,而这样的人更容易成功。理论上讲,一个项目他能做好,其他的项目通常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相似的事情,内在逻辑相似。
用人的逻辑是,先相信这个人,后投资他做事。做事的逻辑是,因为要完成事,需要一个人来完成。前者是投资,后者是雇佣钟点工。
老许(现老板)说,公司的事都是人的事,人搞定了,事就解决了。然后老许又把人分成可用、重用、托付三层。最底层的是执行层,出体力;第二层是协调层,出脑力;最顶层是战略层,劳心力。
如何精进
我把阿里汪方进讲的UED价值模型做一个简要总结,虽然讲的是设计,但对于非设计人员逻辑同样适用。
第一层:协同业务。
业务协同,是UED的刚性需求,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业务方的需求。这个阶段我们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输出好看好用的作品,体现设计规范统一性。
第二层:业务增值。
基于对用户的洞察,形成一些创新价值点来提升产品体验。这个阶段,UED需要站在用户(客户)的角度去发现一些问题,才有可能去提出一些创新点。这时用户体验团队规模相对会更大,也更专业,会产生一些工具、方法论,比如阿里的“五导家”设计方法论,设计过程从黑盒走向白盒。还有数据衡量工具,来帮助我们在一个设计创新、改进一个功能上查看数据转化问题。
第三层:价值放大。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阶段,设计师作为驱动者,驱动产品设计。互联网公司中,UED要驱动产品是比较难的,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机会。为什么说难?因为我们不像苹果等公司,他们的CEO本身就是设计师,公司整个链路都以设计作为驱动,并由此来确定公司产品研发方向。在这样的公司,设计师自然而然处在“第三阶段”,设计就是其产品核心竞争力,设计价值非常高,产品卖的就是设计。
但当下,我们更多时候是帮助业务来成功,我们极少打造自己的业务,所以只能在协同业务的全流程中去用体验视角洞见机会,这是本质的区别,这让我们“非常艰难”。
而这个做事的层次和做人的三个层级刚好对应。
经营“我”这个公司
商业画布还记得开年第4次公司例会,老板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把每个人看作一个公司,你们能不能说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生意?
我的理解是,生意就是交付确定性,即解决实际问题顺便变现。商业画布,就是一个帮我们系统思考怎么做生意的工具(西方人喜欢把方法论总结成工具,以提升生产力)。
如图示,包括
1、为什么要做:价值主张
2、有什么资源:核心资源、重要伙伴
3、提供什么服务:关键业务
4、服务谁:客户细分
5、如何宣传:渠道通路
6、如何维系客户:客户关系
7、投入和回报: 成本结构、收入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