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视频看到一首诗歌,《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
多萝西·劳·诺特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们将学会指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们将学会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们将学会担忧。
如果孩子生活在遗憾中,他们将学会自怜。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中,他们将学会畏缩。
如果孩子生活在猜忌中,他们将学会嫉妒。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中,他们将学会自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们将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们将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们将学会感激。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同中,他们将学会去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们将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们将拥有目标。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将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将学会正直。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中,他们将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爱和体贴中,他们将学会尊重。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们将学会信赖自己和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善中,他们将知道世界是居住的乐土。
这首诗歌是国际著名诗人、儿童教育专家、儿童教育机构创办者多萝西·劳·诺特创作的儿童教育诗,给父母们带来教育孩子的灵感和启示,也启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更加注重隐性教育。
什么是隐性教育?就是我们传统的所谓“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最典型的案例大概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从环境熏陶的角度肯定了隐性教育的合理价值。
对教育者来说,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大概是最高段位,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吧!我们常说“班里的孩子随班主任”,这大概就是班主任的为人处事,工作风格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说,真的是一切行为皆教育,老师或者家长的言语行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意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的影响,所以我们得有点“宏观设计”才好,对自己有高度的把控,过于随性可能会因小失大,让孩子学到不该学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