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想
1.复习了解词的特点。
2.感受豪放派词的风格,理解各首词中的景与情。《渔家傲.秋思》采用的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法,词的上片起笔及写塞外秋天的景致,突出了一个“异“字,下片因景生情,抒发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以及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江城子.密州出猎》则是直抒胸臆,以情带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先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再写过去的战争场景,最后抒发报国无路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满江红》先写中秋景物,篱下黄花为特写,秋容如拭为概写,景物描写表现出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下面埋着的抒情蓄势。
3.《渔家傲.秋思》
(1)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上片:边塞秋景——异
下片:征人之情——泪:思念家乡+向往功业
(2)细读品析:体悟情感。
活动: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品析,并做好批注。
(3)诵读诗歌,体悟情感。
4.《江城子.密州出猎》
(1)初读感知:理解词意
上片:出猎场景
下片:建功立业
(2)细读品析,体悟情感
活动:找到本词词眼,体会苏轼之“狂”
【点拨】形狂——心狂
(3)诵读感悟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活动:找到词眼,概括词意。
【点拨】壮
上片:军旅生活(雄壮)
下片:前四句:战争场面;后一句:壮志未酬(悲壮)
(2)细读品析:体悟情感
活动:品析“壮”的内涵。
【点拨】雄壮→悲壮
(3)诵读感悟
5.《满江红》
(1)初读感知:理解词意
上片:回顾过往
下片:思虑未来
(2)细读品析:体悟情感
活动:找到文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体会词人情感。
(3)诵读感悟
二、教学反思
原本计划安排2课时,可是实际是一首词一课时,共五课时,还有一课时回顾词的知识,并进行了朗读体会活动。
讲完这一课,原本想通过朗读入境悟情,这一点在6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老师的范读,感染学生,学生读得很到位,在品析过程中,孩子们分析很细致,课堂知识自动生成,每节课都落实到了教学目标。
然而在2班,不论如何指导朗读,学生的反应还是平平。也只有在老师的带读下稍显一点成效,这也是我最受挫的地方。学生不出声,指名读,却又没几个具有朗读才能的孩子,读完学生点评,能指出不足,再让读时,却依旧还是不改。诗词教学的朗读指导,在平行班始终无法落实到位。课上指导是一种情形,下节课再读就又回到了老样子。在品析方面,学生基本能按课堂活动去做,但分析时,用词贫乏,千篇一律。很多点分析不到,推得很累,上的也慢,知识是灌输,而非生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