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功地发现并逐步解决我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这个世界开始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认知。
以前在象牙塔的时候,总是以最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的,而出了校门,踏入社会那几年,又总是有种天堂到地狱的落差。
抱怨,消极,疲惫,痛苦,然后最大程度地怀疑人生,这就是所谓的,遭受了社会的毒打了。
心理状态是由最开始的憧憬,到初受挫折的沮丧,再到习惯后的麻木,最后就是挣扎无果的仇恨和抱怨了。
总之,我从来没有真正地去认识这个社会,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简单来说,就是三观没有得到很完整的建立。
而且,最可怕的是,当时的我并没有那种需要进步的意识。
我只是从学校、食堂、宿舍的三点一线,换成了,公司、网吧、宿舍。
我每天都只知道,上班的我是不快乐的,所以下班就要尽可能地给自己找点乐子。
那几年,时间过得真是快如流水,不知不觉间,我就渡过了这种身份转换的时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又极其自然地进入到了下一个尴尬期。
家里人开始催婚了。
我身边有相当多的在这个时期结婚的例子。在我所处的这个小城市,父母帮忙交个首付,自己和对象俩人努努力交个房贷基本上没啥问题,而且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其实说到这个谈恋爱到结婚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是个正常人,有个稳定的工作,总也能找到门当户对的另一半,而且在我们这边,女生到了二十五左右的年纪,也基本上都被家里催的不行了,基本上谈个一年左右,觉得没啥大问题,也就进入婚姻殿堂了。
然后就是造人运动,以及,把时间献给工作,拼命挣钱,开启给下一代打基础的伟大工程。
本来,这也是我的人生剧本,只是,我好像有些跑偏了。
思前想后,我觉得变数应该是出在了我的爱好上。
我喜欢看小说、听歌和打游戏。
好听点说,这是喜欢阅读,有高雅趣味,还有健康的脑力运动,不好听的说法就是,这几个爱好,跟没有一样。
不过,我这几个爱好,基本上都坚持了十年以上。
我觉得任何一件事,如果做到了十年这种量级,都是会发生一点点变化的。
小说的选择方面,我所关注的重点是从,情节,文笔,和思想表达,一步步过渡的,都说网文烂,我把烂的套路都读了个遍,总也有了筛选的能力。
音乐方面,我是从网络流行歌,主流情歌,老式港台情歌这样发展的,只是后来,实在听腻了国语情歌,就开始听国外的流行,舞曲,爵士,摇滚。最后发现,摇滚传递的思想是最适合我的,就是愤怒和反抗,很是符合我这苦逼的人设。
而在游戏方面,我最终选择的是那种,比较公平,竞技性较高的游戏,LOL。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准,那么你的操作就可以干净、利落,且富有美感,如果真的有天赋,还可以去打职业,收入相当可观,只是难度差不多是,百万里挑一,而且还有黄金年龄段的限制,一般是16到22岁,过了这个巅峰期,操作就会肉眼可见地下滑。
所以,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与其说是我放弃了游戏,不如说是游戏放弃了我。
就是这些爱好改变了我。
就是在某一天,一部小说的思想震碎了我原有的三观,让我彻底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一个崇拜的摇滚歌手传递的信念,让我有了反抗的勇气;因为自己的操作不够优美,我放弃了游戏,这给我省出了大量的时间。
于是,我选择改变。
如果把这些契机都归为一类的话,我愿意称它们为,审美。
审美,这是我们教育里,最为欠缺的一块。
如果非要说,100分比59分更美的话,那就当我没说。
我只是在今天,才明白了世界上为什么要有那些无用的艺术品,为什么有人会去听根本听不懂的音乐会,为什么有人要去看生涩乏味的文艺电影,为什么有人会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去追梦。
尽管现在的我,三观依然没有组建完成,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会落在哪条路上。
但我知道的是,我似乎醒的还不算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