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朋友谈及关于每个人认知层次不同这件事,讲到认知的最底层能力,就想到了《认知觉醒》一书里介绍的“元认知”。
相信大部分人一听这3个字时,也会和我一样发出疑问:“什么是'元认知'呢?”

出于好奇,我翻阅了书籍,才知道元认知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是对自身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反思能力,也是觉察力和自控力的组合。
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果然好奇心可以引发求知欲,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不过,光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知道怎么学会应用它,才是真正学到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将新知识点真正内化成自己的。
所以我进一步了解,想探究“元认知”能力如何能够切实帮助到自己,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用好它。
作者告诉我们,“元认知”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反观自己,进行自我审视,主动控制。也就是说能够让我们反思自己在做的事,更加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时间和欲望。比如面对当下的时间,我们要学会审视我们的第一反应,清晰明确主张。这样做能意识到自己当下在做什么,做的事说的话是否明智,可以随时纠正想法,结合实际做出更好的选择。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候开会领导需要你发表意见,然后你这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点名回答,你可以会大脑一片空白,如果里面回答那就会说不到重点,囫囵吞枣胡乱说一通,结果大家也不知道你说的重点是什么,这个时候就很尴尬。作者说这时候可以停下来几秒思考一下,想清楚再说,如果实在不知道要说什么,也可以直接说先让其他人说,你再想想。另外,也可以在别人说的时候,记一些关键词,主动思考,提前做好发言的准备。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运用“元认知”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了,平时可以多练习练习,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就能掌握“元认知”这项底层能力啦!
还有,作者告诉我们,在面对全天的日程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而面对长远的目标时,则需要我们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这些也是实操“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冥想来掌握,因为冥想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不断的去刻意练习,更能保持清晰的大脑,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还有,在选择节点上多用“元时间”。停留几秒思考,想清楚了才能做得明白。

总之,“元认知”能力随处可用,就像我们的“灵魂伴侣”,可以随时启动帮助我们,日常的复盘反思也是不断锻炼“元认知”能力的做法,我们可以好好运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