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四·二六】
何春巢向余云:“沙竹屿,如皋寒士,性孤傲不群,应试不售,遂弃书远游,足迹遍天下。其所推重者,惟先生一人。”诵其《秋斋》云:“小庭人寂猗兰开,独对幽香一举杯。薄暮闲云不成雨,冷风吹月上帘来。”《山居》云;“饭罢钟声已断烟,偶来闲倚寺门前。夕阳暝色行人绝,空见群峰乱插天。”又,《读〈随园诗话〉》云:“瓣香好下随园拜,安得黄金铸此人?”
何春巢,即何承燕,字以嘉,号春巢。何廷模长子,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顺天副贡,官东阳教谕。清代词人,著有《春巢诗余》传世。
沙竹屿,清江苏如皋人。不详。(资料缺)
猗兰,音yī lán。释义:1、汉宫殿名。相传汉武帝诞生前,父景帝梦赤彘从云中而下,入崇兰阁,因改阁名为猗兰殿。后武帝生于此殿。见旧题汉郭宪《洞冥记》。2、古琴曲《《猗兰操》的省称,又名《幽兰》。相传是孔子所作的琴谱,收录于《藏春坞琴谱》、《杏庄太音补遗》、《西麓堂琴统》、《琴学丛书》等谱中。蔡邕《琴操》云:“《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后喻情操高洁之士。本条诗话中“小庭人寂猗兰开”,既可以认为是借用字面意思,也可以认为是作者自喻。
断烟,音duàn yān,释义:1、孤烟。唐·贾岛《雪晴晚望》诗:“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唐·赵嘏《宿楚国寺有怀》诗:“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2、断火,禁火。宋·刘辰翁《永遇乐·诵李易安<安遇乐>为之涕下遂依其声》词:“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3、谓饭时已过,炊烟消歇。清·沙竹屿《山居》诗:“饭罢钟声已断烟,偶来闲倚寺门前。”4、戒烟。清·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吸食者若不断烟,难逃缳首。”
瓣香,佛教语。犹言“一瓣香”,犹“一炷香”。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长老即云:这一瓣香敬献传授道法的某某法师。后以“一瓣香”指师承或仰慕某人。宋·陈师道《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按,曾巩(南丰),为陈师道的老师。亦可以直接用“瓣香”,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近来浙中诗人,皆瓣香厉鹗《樊榭山房集》。”胡适《西游记考证》六:“尽登其诗入《山阳耆旧集》。择其杰出者各体载一二首于此,以志瓣香之意云。”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