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63期“故”专题活动。
又是一年元宵日。
繁华的东京城中,到处张灯结彩,李师师披上了自己的披风,在神像前面上了一柱清香之后,便出门了,闲来无事,她想去看看京城的灯会。
“姑娘要出去?”老鸨看到李师师穿戴整齐,笑着问道。
“妈妈,今日元宵,我出去看看,一会就回来。”
老鸨碍于面子,不敢拒绝,只是点头:“也罢,那你多带几个人过去。”
李师师摆摆手:“不必,人多反而无趣,我去一会便来,让桃红跟着我便可。”
桃红是李师师的贴身侍女,很是忠诚,而且,颇识拳脚 ,带着桃红,应该没有什么大碍。
老鸨拗不过李师师,只能看着她出门,朝着底下人招手,吩咐他们远远地跟着李师师,可不许有任何意外。
这可是皇上心尖尖上的人,要是出了什么意外,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元宵节晚上,东京城中,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宋徽宗喜欢热闹,底下人自然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让四方进贡了许多花灯,各种颜色的,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的花灯让街道都亮如白昼,看了心情大好。
李师师带着披风,走在东京的街道上,看着元宵灯会的盛况,心中不免感慨。
几年前,自己与燕青相识,也是在元宵灯会上,只是,前段时间刚刚听到宋江等人平定方腊,回来之后,却不见了燕青。
李师师一介女流,与宋江等人也相交不深,而且这样贸然去询问燕青的去向,似乎也不妥,这件事情就这样拖着,成了李师师心中的一块石头,让她心头有些烦闷,面对宋徽宗的时候也有点闷闷不乐,宋徽宗问时,也只能借口身体不爽利敷衍了过去,好在宋徽宗没有深究,倒也没有继续问。
李师师已在房中呆了数日,每日只是上香,希望神明能够保佑燕青平平安安,听说,此次平定方腊,梁山好汉折了很多人,听得她心中胆战心惊,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没想到上了战场,也还有死伤,只希望燕青能够逃过一劫,不要出事。
今日适逢元宵,李师师心中想到与燕青的初识,想着出来散散心,也是好的,所以才走出房门,带着侍女出来。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
李师师看到街上有人在卖乐器,便走了过去。
“姑娘,买箫吗?”
那小贩看到一个貌若天仙的姑娘盯着自己摊前的箫管看,便笑着出声询问。
“你这箫,怎么卖?”
“十文钱。”
桃红虽然不懂乐器,但是看样子也知道,这只箫的质量很是一般,于是问道:“姑娘,这箫不好,您若是想要,回头我让妈妈差人去买,或者跟黄公子一说,还怕没有好的吗?”
黄公子便是宋徽宗,在外,她们都心照不宣。
李师师摇摇头。
她想起了那一只被人偷走的短箫,自从认识宋徽宗之后,自己的很多东西都是赏赐的,自己却很少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只箫的确品质不佳,但是不知道为何,她却看上了它。
“桃红,给钱吧!”
李师师拿着短箫便离开了。
灯会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了,李师师兴致缺缺,便回去了。
回去之后,李师师看着那只新买的箫,兴致一来,便开始吹了起来。
音质不佳,但是听起来,也颇有味道,李师师吹得兴起,吹了一曲又一曲。
只吹得口干舌燥,停下来的时候,窗外,却忽的想起了箫管的声音。
窗外的箫声低沉婉转,娓娓道来,直击人心,似乎在倾诉着许久未见的心事,也似乎在倾吐着无法言说的爱意,李师师听得沉迷,听得心醉,听到最后箫声停下的时候,她开心地跑过去,打开了窗。
窗外不远处的年轻公子,一袭白衣,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嘴角微微带着笑,看向了李师师,李师师眼角含泪,一时间,似乎所有的祈求都有了回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