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新教材”?所谓“新教材”,指的是新授课、概念课。魏智渊老师在解读这一章节时,指出要想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就学好,就要做好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把知识教到位,第二就是当堂掌握。而“教到位”就是指教学时要达到深刻而明确,这一点又分为了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正确地确定教学内容,也就是第一套教学大纲;第二点就是教准确、教深入。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能够掌握知识,并不是说将公式、概念等背下来就行,而是能够正确地运用知识。如何才能避免知识运用不出错?魏老师讲到,要做到以下的几点才能避免知识运用时出错:第一点是课的结构,通过课的结构来决定课堂功能。第二点就是重视课堂上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基于学生的学情,在课前就要事先预计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三点是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关注和干预。学困生是学生没有达到阅读自动化造成的。对学困生的干预要做到给学困生较多的事实和较多时间,同时要给他们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另外,还可以通过提前补课来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使学困生能够跟上。
魏老师还强调,课堂上要完成两个闭环。第一个闭环就是正常学生的学习加练习反馈的闭环,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是否学到,要训练从教学到练习反馈的闭环。第二个闭环是学困生学习加练习的闭环。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时间不够用,要学的东西太多,可是讲着讲着没时间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有两个策略,第一个就是训练孩子自学能力,减轻课堂负担;第二个策略就是学困生提前教。而这两个策略的前提是要正确明确教学内容。
如何上好一节新授课?魏老师指出了这样的四点:
1.研究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结构化。作为老师,首先要让课在头脑中活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堂主要就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后题及语文园地四个方面来构建有效教学框架,同时还要关注文体意识。
2.布置预习,明确上课时教学重点,学困生要提前补课,使他们能够跟上进度。
3.课堂上的关键知识要精讲。精讲时老师一定要做到表述清晰,在给概念命名时语言必须是专业术语,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建构的深刻跟问题的设置有关。
4.要通过练习不断获得反馈,再调整自己的教学,确保知识的掌握。做到训练有素,并带给孩子智力上的紧张感。
如果课堂上孩子们能够将知识掌握下来了,可以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了,要达到不布置作业的水平,就应该要做到以下四点:对知识的理解是准确的、根本性的;让知识回归到网络中,就是将知识前后关联;孩子对事实的全面、准确掌握;当堂的掌握和强化反馈。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才可以不布置作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清晰的闭环意识,魏老师提到了课堂上的三重闭环:第一重闭环是字词的闭环。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训练孩子自读教材、自学生字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只提供反馈,只讲易错的、出错的及重点的部分,这是A类目标的闭环,主体是学生。第二重闭环是围绕大问题的闭环,包含着把知识放到网络中,因此这个闭环是非常难的。第三重闭环就是主题的闭环,也就是让孩子学会生活。
读过这一章节,又听了魏老师的解读后,才发现为什么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很多,可是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学会呢?原来就是因为第一次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老师讲得还没有那么明晰,更重要的是没有让学生能够当堂掌握,没有做到课堂上的闭环,因此就造成了老师讲了,可是孩子还没有学会的现象。这也让我不由得想到了前段时间学的引号的用法,课堂上讲得时候,虽然感觉自己讲得非常明白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连“引用的语言”都搞不清楚。但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反馈,不断调整教学从而达到让孩子掌握的目的。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努力做到训练有素,争取把很难说清楚的东西说清楚。
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要好好的思考自己的课堂;作为一名妈妈,我要帮助我的孩子英语的输入,帮助孩子精确过关。只有做到三重闭环,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