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国大师的“教学法”

民国大师的“教学法”

作者: 平原鱼 | 来源:发表于2022-07-07 23:26 被阅读0次

    人们所熟悉那些民国时期的大师级作家,很多都曾经担任过老师,如徐志摩、梁启超、鲁迅、胡适、沈从文、闻一多等等,他们风格鲜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且“名师出高徒”。

    无意间发现,这些民国大师们的教学方法,与现在流行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相吻合。他们并没有刻意钻研教育理论,只是顺着自己的感觉,用最舒服的状态。这表明,教学方法并不是高深莫测,不可捉摸,它可以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深耕后的自然流露。

    如徐志摩,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这位诗人丝毫没有教授的架子,充满着蓬勃的生气:他有说有笑、有表情、有动作;时而用带浙江音的普通话,时而用流利的英语,真像是一团火,把每个同学的心都照亮了。学生们就好像跟了他去遨游天上人间,从而得到启发,闯入文学艺术的广阔园地。30 年代初,徐志摩到北大上课,更是不拘一格,有时干脆把学生带出教室,到郊外青草坡上杂乱坐着或躺着,听着小桥流水,望着群莺乱飞,让学生和他一起畅游诗国。即使在教室上课,也颇潇洒随意,有人曾描述:“……在其蔼善面孔与疏朗音调中时时流露诗意之灵感, 刹那间,和谐而宁静浑圆的空气,充满教室。有时使人感觉似在明月下花园中听老者讲美丽故事之神情。”

    这就是典型的“情境教学法”。

    又如梁启超,口才并不好,但他授课也很有风格。先生讲到紧要处 ,便成为表演 ,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讲到欢处 ,则大笑 ,声震屋梁 ;讲到悲伤处 ,则痛哭 ,涕泗滂沱 。”总之,梁启超能把他整个的灵魂注入他要讲述的题材或人物,使听者忘倦,身临其境,莫不深受感染。

    这是典型的朗读教学法、情感教学法。

    再如鲁迅,鲁迅的课则以见解犀利见长,往往令人豁然开朗。 20 世纪 20 年代初鲁迅在北大国文系兼课,不少外校学生也慕名前来旁听。据当时的旁听生鲁彦回忆: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走道都站满了校内外的正式的非正式的学生。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了呼吸的声音。他讲课时既不威严也不慈和,既不抑扬顿挫,也无 慷慨激昂的音调,他的脸上也老是那样冷静,薄薄的肌肉完全是凝定着的。然而,他上课的效果却是出奇的好,教室里经常突然爆发出笑声,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冯至也回忆听鲁迅讲课,与读其文章一样,在引人入胜、娓娓动听的语言中 蕴蓄着精辟的见解,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跟传统说法不同,但却十分中肯、剀切。

    这是讲授法、分析法。

    从以上三例可见,普通话是否标准、或口才是否出色、或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并不能绝对决定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起决定作用的,始终是内在的修为。民国大师的内在修为,令他们教学风格鲜明,且无意间暗合了我们孜孜以求的教学风格,令他们的课堂大放异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大师的“教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xm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