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
你好家庭阅读家庭读书会II 21.2/21 《人间之味》读后感

你好家庭阅读家庭读书会II 21.2/21 《人间之味》读后感

作者: 小夕汐汐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15:41 被阅读4次
你好家庭阅读家庭读书会II 21.2/21 《人间之味》读后感 康宁妈妈

人间之味,是我读的汪曾祺的第二本书,这里面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人间草木皆有情,蒋汪先生对一草一木,四季更迭的描述,与看法。其中一篇对夏天的描述让我颇有感触。他写道,“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间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这里面有一段是描写栀子花的——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读完让我觉得这个作家非常有意思。说栀子花的这段话说的也真的是痛快。敢说真性情。还有一段是描写夏天吃西瓜的——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连眼睛都是凉的。这句话是怎么想出来的?形容得再贴切,痛快不过了。

第二章,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这个词我一直不太理解,我想来可能就是淡淡的,很清澈的小小欢愉吧。中国人都说能吃是福,果然呢,一般的吃货,比不爱吃的人都要幸福一点吧,汪先生也是一个对吃很有研究,有独到见解的人。他总说:一个人的口味最好广一点,对什么都要尝一尝。在这篇文章里,他这样说:“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对呀,没有了生活的情趣,还有什么滋味呢?要多出去走一走,多品尝一些,我们的国家这样的地大物博,哪里都没有去过,各地的风味菜肴都没有尝过,那多么可惜呀。王先生也是一个爱赌的人呢,在他的做饭那篇书中,我写了他不吃香菜,到后来吃香菜的一件事情,就是与一位同事打赌,在这篇文章中,他吃苦瓜也是这样的——“有一个西南联大的同学,是个诗人,他整了我一下子。我曾经吹牛,说没有我不吃的东西。他请我到一个小饭馆吃饭,要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我咬咬牙,全吃。从此,我就吃苦瓜了。”看,他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的口味也很广,去过的地方也多。在这一章里,我还知道了原来烤肉的烤字,是人后来发明的呀。——“烤肉宛”原来有齐白石写的一块小匾,写得明白:“清真烤肉宛”。这块匾是写在宣纸上的,嵌在镜框里,字写得很好,后面还加了两行注脚:“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我曾写信问过语言文字学家朱德熙,是不是古代没有“烤”字,德熙复信说古代字书上确实没有这个字。看书长学问,吃东西一样可以长学问。

第三章,人间皆是好去处。因为王先生是毕业于西南联大的,所以在昆明呆了好多年,他对昆明很有情感,他做了一首写昆明的雨的诗,来寄托他的思念。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他还描写了北京的胡同文化,与老北京人写的简直太贴切了:他说北京人舍不得挪窝,因为破家值万贯。还说: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你看看,还有比这更传神的比喻吗?!

第四章,人间有情亦有爱。他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从他的父亲那里学来的,也是他的父亲爱说的一句话。他对子女的教育观点也是属于很开明的,他说: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我总在想,汪先生受过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上山下乡去劳动改造,可是他在上山下乡的时候,接受劳动改造的时候依然可以描写出,他当时所吃的东西,改造地点的风景,是什么原因呢?就像他文章里面说的——随遇而安,他总是把这一观点贯彻始终,无论生活怎样对待他,他一如认为生活是好玩的。所以他的文章让你读起来轻松,自在,又能够深切体会出他的情感与思绪。我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好家庭阅读家庭读书会II 21.2/21 《人间之味》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ac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