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表现至美

作者: 体贴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13:40 被阅读185次

    作者:曾涤尘

    曾涤尘作品《空灵》

    展望未来,表现至美

                    ——曾涤尘

    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幸福的新时代,怎么不让我们骄傲自豪和荣幸!

    作为一个画家,所要表现的就是“美好”两个字,而真实的表现美好,就是要画所见所闻和内心的美好感受,美好得像佛的“拈花微笑”那样!因为我们是歌颂美的使者,也只有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实现!反之,一个内心不美好的画家是很难画出美好的图画来的。

    这个观点或许有些同行会不太同意,“八大的内心很痛苦,为什么同样能画出那样的旷世杰作来呀?”

    其实,你就不知道了,天才的画家们就是有一种化“悲痛为欢乐”,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而一个内心极度痛苦,食物又十分匮乏的叫花子,是没有可能画出齐白石老先生那样的鱼虾来的。

    “你是说画家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呀?”

    正是这样,因为画家毕竟不是神仙,这种情况全世界都一样,文艺复兴一定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产生的,有了饭吃,才能谈艺术,所以说,文学艺术是上层建筑呀。

    当然或许有人会不同意这个观点。“大画家都是饿出来的,比如梵高,比如徐渭,比如……”

    文学艺术同样能表现“苦”的呀!

    这没错,但这种苦难会升华为美丽的花朵,这种“伟大的悲剧”同样给予了美丽的享受。

    现在来谈谈怎样来表现美这个课题,在绘画方面,从古自今经历了几千年,无论画家从哪个角度来表现,留下来的作品,无论是具象的,抽象的,半具象的,都能够给予人美的享受。

    比如我国的中国画就是世界艺术花园之中一朵美丽的花,它为什么那么美丽夺目?

    因为他讲究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意境,意在笔先,注重的诗情画意,一种内在之美。

    因为它讲究的是承传,使国画技巧不断发扬光大,香火不断,经久不衰。而不像某些画种,一味追求创新,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像一株单薄的小树苗那样。

    中国画的优势还在于守恒,有一种实在的稳定的美感而不像印象派的莫奈那样,拿着十几个画框去追日。为了表现这种永恒之美,中国画从不表现这种瞬间将逝的光,而是画他们的固有色,也不染天染水,而是大胆的留出空白,让观众用想象来弥补,(这近似暗物质的表现手法),对于轮廓线的处理更是绝妙,巧妙的将物体和空间用线条分割开来,达到非常稳定和美妙的境界。

    后来,西方的梵高就是学习和采用了这种手法成为划时代的一代的大师。

    当然西画也有它好的一面,值得学习的一面,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画家,不过他们也是由于民族性格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总是那么较真,那么固执,在绘画上或者非常像非常逼真,或者非常抽象非常不像,面目皆非。不像我们中国人,有着中庸之道,画得“又像又不像”,使观众看来似曾相识又不尽然,和实物拉开了距离,又有了亲近感这种手法,直到今日,外国人才明白,“离照片越近,离艺术越远”的道理。

    谈起中国画的画面处理手法,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方面,那就是留白,在画面上留出一大块空白,什么也不画,但里面什么都有!真是太神奇了,谈到这里不能不联想到“暗物质”,这是本世纪科学的最大发现,自从2011年被科学家发现暗物质以来,人们终于明白了,“看不见”不是等于没有,而是由另外一种形式出现的“有”。难怪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言“无中能够生有”,“空且不空”的真理。

    也就是说“暗物质”不但对于科学有很大的突破,对绘画也是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

    我本人也是画西画出身的,西画那一套绘画理论还是很好的,我只是说,希望油画家们在绘画的同时适当的融入了中国画元素和暗物质理论,在我们这个美好的时代,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好作品出来。

    曾涤尘2019年元月6日

    曾涤尘作品《面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展望未来,表现至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a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