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楚门的世界》有感
此文灵感来源于“小筱 昆山新初三”的问题,“这个导演为什么要拍这样一个电视剧,或者说他为什么要规划楚门的一生?”。按惯例我自然是最直接的回答:“赚钱啊”。可这个理由最终变得我自己也无法信服。
那么“克里斯基弗为何设计世界”?
克里斯基弗为楚门设计了优越的物质基础,按时出场的妻子——俗人的必需品(这是个刻板印象),让他置身物欲横流的世界;给了他优质的基础教育,桃源岛完美无缺的自然环境——出世的心情。给了楚门一段惊险的海上失父——禁锢在桃源岛,剩下就看他如何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4572059/536633157fc10376.jpg)
在我看来,楚门并非勇敢走出了桃源岛。而是楚门的无知支撑他逃离了桃源岛,他慌慌张张怀疑着是否被监视,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被拖走,他由一个生活的缺口看到真实情况,他的生活是那么痛苦,痛苦到无法呼吸似的,他乘风破浪刺穿帷幕,完全是在逃离这些个不满,他是懦夫。他抛弃的是物欲横流,也抛弃的是出世的心情,因之是个世界的“第三者”,不属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不会被世界接受。他完全无需计较单方面不平等条约带来的违约代价,任由克里斯基弗来收拾残局。楚门是粉碎这场华丽包装的罪魁祸首,他天真,这样凭借匮乏的经验和生物本能去生活,简直是以卵击石!
一个全由感性支配的动物是可怕而可悲的。试问为何很多人在考得年级第一时的第一秒钟具有无比的快感?他因何而兴奋?你会告诉自己,我通过努力成功了?还是告诉自己超越了无数敌手?这些个快感完全是不过脑子的。如果把这样的感性的时间线拉长,别人就该叫你看清现实变化,戒骄戒躁了。逃离本身就是一件非理性的事情,现在的生活,是从前的自己奋斗来的,如果需要逃离,那你否定的其实是过去的自己。门罗在《逃离》中用最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这些逃离现状的风尘女子,她们逃离后就会感到肺部埋上一根很浅的针,用力呼吸便会致命。而楚门便是许下了风尘女子的前因,其特殊性决定他的后果便是无处可逃。
![](https://img.haomeiwen.com/i4572059/7fce1bbb5d48817e.jpg)
克里斯基弗如此精妙地设计这个世界却还是因百密一疏而破碎了,他无法营造一个内心映射的完美天堂,大多数演员妥协,楚门却逃离了它。那楚门呢,我们能掌控什么?网上有个段子,讲得真切:“迟都迟到了,去上课吗?上了课会考吗?考了就会做吗?做对了就有好成绩吗?有好成绩就能上好学校吗?上了好学校就能有好工作吗?有了好工作就能找到老婆吗?那还去上个啥?”看楚门有了逃出桃源岛的契机是施维雅告诉他她在斐济,按照段子的逻辑链,他一来就将最终目标设在了最开头,任何客观因素,偶然因素都不去考虑,不傻,是啥?这只是一个活在美学中的人物。而我们也是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在群体面前,尤其是懂得了些群体心理学、中国人劣根性的基础上,就不得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了。
我们能掌控的应该是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珍视自己的智慧,在应对纷繁变化的世界时,运用理性的分析,别轻易就爱上逃离,给自己留条后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