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百读不厌,历久弥新。
最近,一本《民国大小姐》爱不释手,掩卷回味,细细思之,感触颇深。
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石评梅、郭婉莹……每一位都才艺如花,诗书文画尽能,自觉只能艳羡却无法企及。究竟是为何,为何几十年前的前辈们在政治不稳定,经济窘迫甚至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可以学贯中西,可以真正的著书立世,以文字和学识博得后人钦佩。而如今,经济发达,生活优渥,却没有了那份踏实求学的精神。
她们,这些民国大小姐们,都出自名门,没错。但出自名门的大小姐们却没有娇生惯养的公主病,也没有骄横跋扈的阔家病。她们自幼受家族书香浸染,博览群书,知书达礼,优雅入骨。究竟为何?笔者拙见窃以为:今人弱点在于浮躁。古人优点在于读书。读书,是让她们才气非凡的基石;读国学,是基石中的基石。
今天,快餐文化的不断侵蚀,盲目的追求效率,恨不能立竿见影的浮躁,让我们很难再静下心来认真品读他人的文字,很难再查阅例证,很难再自己码字……大多数论文著作遵循“天下文章一大抄”,原创部分少之又少……这样的快餐文学岂能流芳百世。
今人的浮躁源于读书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看一本书了,不论历史、学术还是小说、科幻;你有多少书是匆匆翻阅……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在忙不迭的追求着什么,可是在追求的是什么呢?工作的追求成就,家长追求孩子出息。从现在的孩子教育中就能感受到深深的浮躁。各种课外辅导层出不穷,各种技能速成班比比皆是……殊不知,当一个人可以人心性扎实、明辨是非,想不成功都难。
品格风骨是人立世的根基。曾经富甲一方,出门时都会前呼后拥的郭婉莹,在文革期间忍受各种对她“资产阶级”的嘲笑辱骂,文革结束后却对那段历史选择沉默。对一个历经坎坷的妇人来说,对别人都为自己感到不公的经历保持沉默,这是极大的自尊,这是真正的贵族。
这样贵族的风骨并非天生使然。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之辈不会有。红极一时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主持人兼制作人董卿,将“腹有诗书气自华”展现的淋漓尽致。若没有庞大的阅读量,撑不起这样的文化节目;没有相当的读书功力,不会有那样的气定神闲。
中国文化实在博大精神,国学乃文学精华中的集大成者。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字字句句饱含智慧。白话文有白话文的魅力,而古文的精髓无可替代。陈寅恪教导学生时常常嘱咐:古文与英语不可不学。深以为然。
英语帮你了解世界,古文助你丰富自己。
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精粹,不应该被遗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