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6
心理学家所说的“知识诅咒”,是指在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或是从事我们所熟悉的工作时,我们会倾向于错估他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教师通常会受这种错觉的影响——认为微积分非常容易的教师,在面对刚接触这一科目或是学不好这一科目的学生时,就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知识诅咒”。
P129
物理学家兼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埃里克•马祖尔认为,对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当你在某些领域成为专业人士后,你的心智模型就会发展得更为复杂,而组成心智模型的步骤也会淡化成记忆背景(知识诅咒)。以一个物理学家为例,她可以创造一个由物理规律构成的心智模型库,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或是动量守恒定律。她会倾向于用这些基本的规律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靠问题表面特点的相似性将其分门别类,例如问题中涉及的装置(滑轮、斜面等)。某一天,当物理学教授要讲物理学入门知识的时候,她会讲怎样用牛顿力学中的知识来解决特定问题,而忘了她的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自己早已形成心智模型的基本步骤。教授假设她的学生会轻松地听懂复杂的课程,因为在她看来,这些都是极其基础的。这就是元认知错误,是对她知道的东西和她学生知道的东西之间匹配程度的误判。马祖尔说,最了解学生们在接受新概念上有什么困难的不是教授,而是其他学生。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让一个人在心里默唱一段普通的旋律,并把旋律的拍子打出来,然后另一个人根据拍子去猜旋律。总共有25组给定的旋律,因此从统计学上猜对的概率为4%。有意思的是,默唱旋律的人认为对方能猜对的概率是50%,但实际上听拍子的人猜对的概率只有2.5%,还不及统计学概率。
「I,重述知识」
什么是知识诅咒?知识诅咒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A1,激活经验」
梳理你建立过的心智模式,至少找到5个以上,然后在这些心智模式中至少挑选一个,弄明白这个心智模式什么时候不适用,适用什么人群,什么时候看似适用,但实际需要我们做一些新安排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心情?明明看着特别简单的事情,别人就是弄不成或者学不会,你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甚至会心里咒骂两句:怎么这样笨?
你肯定有过。
自己很清楚,很熟练的事情,看着那些笨拙的初学者,心里就不由得捉急。早就忘了自己当初学习的笨样儿。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在老师对待学生的时候。老师天天教同样的知识,早就滚瓜烂熟,闭着眼都知道每个步骤怎么来。但是对于学生,最基础的知识还不熟练,自然表现特别笨拙。碰上老师心情不好,直接把作业本扔飞出去的时候,也是有的。
这种情况我们并不陌生,心理学家就给这种情况起个学术性的名字:知识诅咒。
就是自己学会的知识,建立了成熟的心智模式,就忘记了别人还没学过基础知识。这就是知识诅咒。
一旦有了知识诅咒,就在你和学习者之间竖起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你永远看不到对方身上的优点,也永远无法和对方互通有无。这对于学习知识本身是百害无益。
我自己的心智模型:开车(小型轿车)、电脑办公基本操作、织毛衣、RIA便签法、
电脑打字
我爱人是公司中层管理者,但是他现在也不会电脑打字,这是不是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工作不忙了,他坐在那边翻着鼠标看新闻,看娱乐,就是不会练习打字。所以,需要工作报告,他就先手写出来,再让人帮着打印出来。
我特别看不上他这一点。遇到他在电脑方面有求于我时,我就非常嫌弃。会唠叨他半天,这是最基本的操作,你都不懂!你不懂,就别乱说话啊!你说出外行话,不怕别人笑话吗?!
好不容易他鼓起勇气要练习打字,问我下载什么软件可以帮助练习,我又抢白他一通。他也不练了。
关于打字,我的心智模式已经形成。他还在婴儿学步阶段,我不应该用知识诅咒来对待他。
尤其是下企业检查工作,我无意间看到一位企业副总,打字时候也是一指禅,才知道,这个社会,像我爱人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瞬间,那种知识诅咒消退了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