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的《爱与自由》,更新了我放养的的思路。尊重孩子自己感觉,自由发展。变成敏感期合适的引导,助力成长。笔记如下:
智力中没有一样的东西不是最初来源于感觉的。
错误的以为,由外界给儿童一些印象,儿童吸收了这些印象或信息,并经过反复练习就能发展出智力。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感觉来自于内部。
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
实际上技能不重要。6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蒙特梭利在两本书中都说:“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自己的例子,洗手,说多了,在绘本里面看到就会说,洗。
词语捕捉住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属他的对象。蒙特梭利说,这个东西就叫“智力”。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地入迷“”
当孩子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强制孩子,教给孩子东西,有的人话还特别多;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中的时候,我们不但看不到机会,反而打扰他,把他的感觉破坏掉。这样,儿童内在的观察和感觉,就在这种强制过程中丧失殆尽。
第三章
有个性的人对世界的感受是独特的。
蒙特梭利说,我们成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把自己扮演成上帝,尤其当儿童在做些不对的事情时,成人会急切地想给他改正,急切地想告诉他这不对,应该怎么样。实际上,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的和具有创造性的。
蒙特梭利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孩子拿着玩具火车玩儿,他不让火车在轨道上走。火车必然要在轨道上行驶,这是成人的规则,而孩子用这个火车在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爸爸就会说:“儿子,这是不对的,这个东西应该在火车的轨道上走,应该这样。”他的孩子不想这样做,但爸爸认为应该这样做,他就不断地干涉孩子。
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这时,如果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教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教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除了训骂以外,那就是大人在生活中不断地给他强加某种东西,不断地强加,于是就形成“一吹哨子,狗就吃饭”的条件反射了。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实际上儿童接受的任何东西应该通过自身的大脑。
儿童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蒙特梭利说:“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她又说:“指导教师必须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
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表达。
蒙特梭利给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她提出的第一点要求是:教师教学时说的话必须要简单,只引起名称和它代表的物体或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
与此同时重要的是,如果要让儿童概念掌握得准确、快捷和彻底,你还必须准备两三件供儿童对比抽象的东西,比如色板,你要在两三个不同色板中指示颜色。比如三角形,你要在不同形状中对比,如在圆形、方形中指出三角形。不然的话,儿童会把语词暂时存在记忆中,等待抽象的机会。这个过程可能很长。
蒙特梭利说,教学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的原则。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特别愿意干预孩子。
很多由保姆带的孩子,父母在家时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只跟保姆。这常给父母一种错觉:保姆对我的孩子不错,因为他不愿意跟其他人。真正的原因是:父母在家时保姆表现得爱孩子并让他为所欲为;父母不在时保姆便训斥和吓唬孩子。孩子整天在爱和不爱两种环境中转换,没有安全感。得到爱的孩子,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因为他有一个稳定的爱的环境。
情绪往往是衡量爱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