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门前段时间招了个小姑娘,试用了一个月,评估结果是“不合格”。
老板把告知结果这一“伤害人的任务”交给了我,让我去跟她谈谈。我这人向来心软,委婉小心地跟她聊了她这段时间的表现和老板的决定,感觉我比她还不好意思,小姑娘听到最后面露不快,傲气地说:如果这是公司的决定,那么OK啊我接受。这本来就是双向选择,老实说我也不是没有地方去。不过老板在这种不恰当的时间做出这样的决定,我觉得很遗憾。
她的中心意思是,她进公司时间还短,某些公司看重的能力她可能确实有欠缺,不过假以时日她多加操练肯定也能更上一层楼。但是,她的见识广博,综合能力肯定比其他同级别员工高出许多。公司还没给她机会展露才能,就断定她不合适这岗位,她觉得很不明智,她也觉得很委屈。
我耐心听她洋洋洒洒地说完,想着“如果不是和她共事过一个月,乍听这话我可能也会真以为误判了一个人才吧”。
然而当下,我也只能谅解地一笑,在心里感叹:姑娘啊,就算你是一块金子,那你身上的“遮盖”也太多了,实在很难让人发现你的光芒啊。

“态度决定一切”几乎是老少皆知的一句名言,职场中人大多拍着胸脯标榜自己“态度端正”,却常常在不以为然的“小事”中失了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按时上班。这事说起来有人很不屑,我不就迟到几分钟吗?至于吗?嘿,如果频繁迟到,这还真不是小事,就算每次只有几分钟,也能显示出这人心里根本没拿上班当回事,这是深层的认知定位问题。就说我们公司辞退的那位小姑娘,一个月里大概有二十天都是迟到半小时,一问要么起晚了,要么堵车晚点。呵呵,爱赖床就早睡把闹钟提前,知道容易堵车就早点出发啊,难道等公司为你调整上班时间?嗯,估计调了还是会继续晚半小时。

一千个公司一千种模样,进入新公司,要快速从上家的氛围或模式中脱离出来,适应新公司的风格——诸如遵守基本的规章制度、适应企业文化、切换个人的能力重心等等。
比如我们公司要求每天写工作总结,小姑娘就不乐意了,说真不习惯,反复提醒还是隔三差五才草草写上两句。再比如她所在岗位需要写文案,她不说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只“谦虚”表示自己文笔确实不行,同时对公司需求大加批判:如果这个岗位只注重这方面的能力,那也太狭隘了!姑娘,咱把地基打好了再谈高层建设好吗?

古人早说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火箭般快速显山露水、艳惊四座的超强专业能力,就从小事做起,在力所能及的细微之处做到最优,一点点改善,一步步积累。
文笔不够优美,起码可以保证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吧?方案提法不够创意动人,起码可以美化版式,让人一目了然,看着赏心悦目吧?别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多花那三五分钟,起码能显示你的认真和尊重,事情不难,却很容易影响他人的评分。

作为新人,害羞寡言也正常,但不要把自己困在三尺办公桌前,毕竟都是步入职场的社会人了,低调个两三天就差不多了,赶紧把握时间谦虚积极地学习起来。
“主动学习”是现代职场一项重要的能力,毕竟谁也没收你学费,没人有义务手把手教你。所以要眼观六路,观同事工作、交流模式;如果有人带你,更要珍惜机会,及时沟通,大胆提问,问不解之处、公司项目案例等一切与工作有关的资料。如果一味地当羞答答的含羞草,被动等待别人来“教”,何时能让人看到你欣欣向荣的喜人成长?

最后,提倡主动融入,但不要太自来熟、无惧无畏。初来乍到,多谈工作,少聊八卦。涉及人事是非的时候,切莫急着站队,靠跟着表态拉近距离。
比如说,公司里老员工闲聊吐槽老板抱怨制度,就算你认同,跟着笑笑就行,别忘了你当下可是卯足了劲想表现良好地留下来呢,跟这儿发这些牢骚干啥?不满意趁早走啊。听说公司那小姑娘就犯了大忌,她在公司“大神”给她指点方案的时候,不羁地跟大神吵起来了,因为事先常听旁人说大神没那么神,所以见解有分歧的时候,心里难免不服气,就顾不上谦虚了。好嘛,人家坐到大神的位置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老板又不瞎,轮得到你一个新人来质疑?

总之,最后小姑娘怏怏地走了,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自己的在职表现简直就是“新员工入职给老板留下坏印象的绝佳示范”,也不知道一个工作近十年的“老员工”的临别赠言会不会帮助她在下一个公司稍微加点分。
说起来那一个月,我们几个每天早到的“老人”,看着几个新人的空座,常常戏言:想当年我们刚入职的时候,拼命学习,生怕哪里做得不好,跟不上公司节奏,新来的这几个小年轻怎么一点危机感都没有啊?是社会太繁荣富强、不愁温饱了吗?
笑谈归笑谈,撇开能力确实不匹配的情况不说,还是愿每一位刚到新环境的“新人”,都能用对策略,趁早修炼成发光发亮的金子,别变成被清退的“弃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