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读后感

作者: 肥果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7-06 13:17 被阅读4次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将认识自己这条路称为“少有人走的路”。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我们很容易会相互指责对方,却很少主动反省自己,如果能把错处都推给别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让我想起自私的基因里的观点,无论是基因单位或是人性内在,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天生的本事,无可厚非。

    与责怪自己相比,责怪别人要来的更容易,不是吗?

    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

    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问题本身,这并不利于心灵的成长。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的真正根源。

    认清痛苦,接受痛苦,反而让人能够不再那么痛苦。

    想要彻底消灭痛苦?反噬的力量更可怕。

    我们既需要亲密关系也需要保持独立空间,从而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

    而愤怒,是保护独立空间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

    假若你接受自己的愤怒,那么,当有人试图与你建立坏的关系时,无论他的借口多漂亮,他都难以得逞,因为愤怒告诉你,他这样做不对。

    你的愤怒释放后会令他知难而退,而你则捍卫了自己的空间。

    许多恐惧所传递的信息是极具价值的。

    事实上,我们越恐惧一件事情,那件事情背后隐藏着的信息可能就越重要。

    从这一点而言,许多恐惧,无须战胜。

    相反,我们可静下来,聆听恐惧,从而发现恐惧给我们的提示。

    实际上,追求人格的自由,结束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我们心灵的羁绊只有一条途径: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

    假若你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过去的事实仍然存在,它并未消失,也未被你遗忘,但你对它的纠结就结束了,而你也由此获得了自由。

    学会接受之后,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深深地懂得,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答案。

    由此,我们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并最终获得更大的自由。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属于这一类看起来很美的人生哲理。

    这个哲理,违反了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道理:一个人外部的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

    按照这个道理,一个对自己太苛刻的人,很难做到宽以待人。

    相反,对自己苛刻的人,更可能的选择,是挑剔别人。

    宽容自己,才能宽以待人。

    在生活中,我们的人生不断地发生转变,每一次转变,我们都需要一些仪式来提醒自己。

    譬如成长的仪式——离开家、成年、结婚、为人父母;

    譬如团聚的仪式——春节、端午、中秋;

    譬如告别的仪式——与恋人分手、葬礼;

    譬如纪念的仪式——清明、周年祭奠;

    ……

    这些仪式,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人生的确有过一些转变,我们必须直面这些转变。假若逃避这些转变,我们的心灵就会生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jp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