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热度逐渐冷却,留下了闪闪余光在各自朋友圈微亮着。正是这种节日,莫名地,会让我只想一个人呆呆。
想了两个礼拜的电影,终于可以看到,简直感觉是恩赐的三小时,谢谢家人在行动上的支持。由于早在前一天就买了票,所以挑到了中间好位置。前后左右的人无不是拖家带口,情侣,基友等。相对于我这个夹在中间踩点迟到的空座,真是和谐。
还是喜欢一个人看电影的感觉,肆无忌弹地哭笑或惊吓叹息,毫无心理负担,无需照顾无须交待,也不曾因一个人而尴尬拘谨。不喜拥挤的我,可以在结束时随意坐到清场时才悠悠地离开,不需要等待或将就。
想起第一次一个人看电影是大四的时候,自在悠哉。那些年在四川读书的时光,是群伙往单独蜕变的过程。不敢说这是一种成长,毕竟这是一种选择而已。
那会儿常遇到包场的场次,喜欢选择靠前排些的位置,半窝在椅子里。那种安宁是一种享受,清楚地感受着自己的呼吸与心跳。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认真地与自己内心对话。
读书时满脑子装满了作业,无法放松,时常以为毕业就好了,毕业即将九年,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确实是太嫩了。外出读书的四年,才是自己人生中最自由的时刻,那是青春!如今纷扰繁杂琐碎的,叫做生活。
越发觉得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得到的不想要,得不到的却十分渴求。常言道,知足常乐。可是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总是在追逐的路上越走越远,贪念无止境。
总觉得,每个人适时都应该安排自己一个静思的时间,不该让自己一直无视感受,那是对自己的不人道。不沉思,何来丰满。我思故我在不是吗?
思考并不代表臆想,是有目的性的头脑风暴。有些人喜欢一群人一起讨论抒发,有些人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关注。无论什么方式,只要能感受到自己,便是好的。
张德芬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孩子,只有当你看见了他的需求,才能真正地满足。如果长期打压,必定在某个时刻暴发。
让自己独处,安静思考,与自己对话,即是与自己内里的孩子对话。我认为那是承认自己的潜意识,找到自己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在变得强大起来。一个人连自己内心都不能富足,他又怎么能够给予?空乏的内心,只会想被填满,反馈在表,只会是各种欲壑难填。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与自己内心的狂欢便满满会是收获。毕竟,只有自己才知道,你的内在究竟想得一什么。
此处应点个题!孤,是一种升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孤,是一种升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