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源头活水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知识,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读书、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题记
渠清如许,源头活水提起读书,不禁让我想起读书唯高的名人伟人:古有车胤孙康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夜透光;今有少年痴读与父母走散,习大大出新书领读世界;中有鲁迅食辣读书,陈毅蘸墨食饼;西有爱迪生以书为枕,富兰克林读书充饥。
神童诗 宋·汪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知道,这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
古今中外,勤学苦读的故事不胜枚举。很惭愧,我的学生时代与之相去甚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我的婚前生活写照,因此,成婚也是我的人生分水岭,为了避免“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悲剧发生,我开始以购书为好,以读书为乐。我为做一位成就孩子阅读习惯的母亲而读书,我为做一位引导学生以书为友的教师而读书,我愿造就享受美好生活的自己而读书。也许比起周总理崇高的阅读动机,我的动机较为肤浅,我想,每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背后都有一群未来能够建国立业的栋梁之才。
向总理致敬为主不为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古人言,开卷有益。现如今看来,未必卷卷有益。在利益优先的时代,狗血低俗的图书散落于网络软件之中。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曾告诫我们: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选择的读书,做书的主人,而不做范范盲读的书奴。
琴逢知己,书遇知音弘扬传统,借鉴古今
在习大大的号召下,国学经典回归家庭、学校,诗词歌赋走入电脑、电视,传统文化跃然“卷”上,并且中华传统文化公益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益宣讲。
国学经典是高品质阅读的首选:《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其中每一部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领悟,但首先需要知道它们的主旨内涵,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次,唐诗宋词元曲也是高品质阅读的选项: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柏学士茅屋【唐】杜甫);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劝学诗【宋】赵恒);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观书【明】于谦)。这是诗人们的人生感慨,读书感悟。古诗今读,我们的生活将平凡而不平淡,更不平庸。
再次,世界名著是高品质的阅读: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博览群书,能变孤独为慎独。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雨果《悲惨世界》)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
品质阅读,寄托理想与希望。
郑教授的分享让我感到如获至宝,在昨日听过一遍后,今天又与家人同听,反复聆听。听着郑教授慷慨激昂的声音,充满文学气息的分享,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我将用继续阅读的形式延续郑教授的分享,在阅读中净化心灵,遇见更好的自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专业源自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