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为零,为1,为始,为无,为中,属土。
在数上为0即为零,无限小且不实际存在的“点”。万物皆有阴阳,一分为二,以2为底数,在自然数上顺序为2^0=1,是最小的自然数,是次序的开始,0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正负阴阳抵消,回归零点,也是有理数。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除数,0除以任何非零实数等于0。
在时空上为中心起点,从宇宙时空的诞生角度,是奇点,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与其包含的内容物构成的统一体,包含行星、恒星、星系、星系际空间、次原子粒子等所有物质与能量。物理定义上是时空无限弯曲的那一个点,宇宙意义上是既存在又不能描述的一点,当时空收缩到极点,物极必反时,从运动角度《道德经》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于是,吸引力反向运动的时空宇宙收缩过程中吸引喑物质过到饱和的能量极致,达到了奇点之后大压挤到极点就再次质变,出现回弹产生负向反极必正的,正向的排斥力膨胀现象,开始了宇宙学上的大爆炸,新的时空宇宙就出现了。这时,开始了“正者道之动,强者道之用”,排斥力产生强动的膨胀正向运动过程中递减弱化,直至达到了边际排斥力为0,吸引力再生产“反者道之动",如此反复循环。
从概念(名)的产生讲《道德经》的:“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就是对新的事物存在的重新认知与界定细分命名,这个是从认识论角度,主体的确立存在了对客体的认知与界定细分命名。
在用(价值)上为无,在象上属土,土地为财富之母,是人类社会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的主要来源。在空间上为方位上为中间,在价值上为需求。从空间角度,《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章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的“无",意为空间。再解释两个词,埏埴,意为制陶。户牖,意为门窗。总结起来的大概意思是:“车有了空间就可以载坐人或装运货物,陶器制造出来有空间就可盛装生活用品,房屋凿出门窗里面的空间就可以进出住人,所以,因为有了需求量的空间价值,才有了人去劳动生产满足这个需求量的空间价值来达到供求的均衡状态”。
在时空上,无用与有用是相对于不同时空而言,过去无用的事物不等于现在无用,现在无用的事物不等于未来无用,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而这种不确定是有感知度与控制度为前提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