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做一个完美主义者,恰恰是一个人上进、有追求、注重细节的体现,但有时候又会让你痛苦不堪和焦虑。
这几天我这该死的完美主义心态又犯了。
特别是体现在简书上写文章,只要是没有想好要写作的主题、内容、想表达得思想我就不想去写。
之前对于每日一更我是抱着有敬畏之心的,由于这完美主义的作祟,我拒绝日更水文,拒绝为了日更而日更,所以每天我都会花两三个小时去想去写维持日更。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有时候空闲时间并不是由你掌握的,很多次由于要加班或要忙其他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给我写作,所以我宁愿断更也不愿意草草的水更,日更到50天我就一直在日更、断更、日更、断更这条路上循环。
02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也许绝对的完美只存在于理想中,出现偏差本就是追求完美的宿命。缺陷和不完美才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真相。
我对于完美与完成这两者的理解是,完美与完成的区别就在于做一件事情时,如果过程和结果都很好,那就是完美。如果是过程不怎么样,但有结果,那就是完成。
我想平台上的“日更挑战”,也许本来就是想让我们去完成的目标,而对于目标只要完成就好了。不然也不会每天日更100字也算是完成日更。
心理学上认为完美主义会让人更拖延,更焦虑,因此并不见得更容易就取得成功,而且关键是,即使他们成功了,他们也无法停下来好好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获得成功的过程。
从我的体验和感受来说,完美主义者会对过程恐惧,会体现在很多行为表现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迟迟无法开始行动。就像我每天晚上写之前都会迟迟的不敢动手去写,我要花一个小时左右来构思写作内容而这个过程是煎熬的。
还有一点就是容易破罐子破摔,完美主义者在做一件事时,不管是开始前的做计划,还是过程中的执行,他们都希望能够按照自己设想的那样进行,一旦出现丝毫偏差,他们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破罐子破摔。
就像我之前为了保证日更内容的完美成度,没时间去写时宁愿放弃日更都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写作标准,只要是没时间,我就不是日更。从而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日更挑战。
03
如何才能戒除这种完美主义心态,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摆脱完美主义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活中,更多地去追求最优主义。
所谓最优主义,其实意味着坦然接受过程中的不完美。承认现实条件的限制,并且想办法在有限的条件里,争取最优的选项。
这就像是那些日更王者一样,他们也有没时间的时候,但他们没有放弃日更,而是选择在有限时间和条件里去完成了日更这个挑战。也许日更的内容不完美,但他们去争取了最忧的选项,完成了挑战,这就是个完美的结果。
最后,我想说得是完美与完成并不冲突,一件事情完成了是好的,而完美就是极好的,但当能还没有能力去做到完美时,那就先选择完成吧!
能不能完成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做到完美就是能力问题,只有先端正态度,能力才会提升。
扎克伯格曾说过“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