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功课第37天:探索自己如何复制父母的个性,并用这样的个性来处理人际关系,来教育孩子。
我从小得到了父母满满的爱,可是后来的探索发现,我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觉得别人顺我意,认可我,时刻关心我才是安全的。
为什么?是因为在原生家庭里,我看到了爸爸不跟妈妈一心,与妈妈打闹,我觉得他心里没有妈妈,妈妈很痛苦,很伤心,在那个上下有四个妯娌的大家族里,一个人独自面对,还要防止妯娌们对她的中伤,包括她们在爸爸面前对她的污蔑,她要保护自己,可是她很无助,她就时刻想在爸爸身边,那样她可以看到爸爸,也能防止别人在爸爸面前挑拨,想获得爸爸更多的体贴。
婚后,我复制了妈妈的大部分模式,先生对我很好,但他不做家务就被我解读为对我不够体贴关爱,也希望先生时常在身边。公婆如果避开我在先生面前耳语,我会怀疑他们在先生面前挑拨,说我坏话。的确,公婆对我不满时会在先生面前说,但这会被我放大,过度解读,恐惧,担忧情绪会随之而来。
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孩子若是对我大声了,我便觉得孩子心里没我,我受不了别人与我争吵,我便感觉很委屈,感觉不到了爱,我会哭泣。在我教育孩子时,就非常强调一点,他不能对我大吼大叫,否则我会很受伤,很伤心。
现在去看父母的相处模式,知道那是他们那个年代差不多都会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他们自己的生命功课,他们并不是心里没有彼此,到现在,他们不也是彼此依靠、相伴吗。是我自己过度参与了母亲的情感,我要放下它,让我和妈妈成为独立的个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