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舍的文学地图》记录

《老舍的文学地图》记录

作者: 眼睫毛眼睫毛 | 来源:发表于2017-10-21 17:50 被阅读0次
老舍

这是百家讲坛《老舍的文学地图》的记录。2017.10.21

一直以来,我对老舍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骆驼祥子》作者这样一个身份上,了不起些不过知道他还写过《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反正与大多数作家一样,始终只是个模糊的影子,大概在试卷答题时根据分数,会显得更清晰一些。这算是个人物纪录片吧,总共七集,从写作背景,幽默的特点,语音上的特色,以及《茶馆》《月牙儿》中人物的分析几个角度比较完整地讲述了老舍先生。至此,这个形象鲜活许多,会哭会笑,不只是一张静默的图片。

P1:旗人作家老舍——关纪新

P2:老舍的幽默——孔庆东

P3:悦耳的老舍——范亦豪

P4:《茶馆》的文化符号——关纪新

P5:老舍笔下的新旧市民——吴福辉

P6:沉重的《月牙儿》——范亦豪

P7:老舍之死——傅光明

P1:旗人作家老舍

P1主要讲老舍先生的写作背景:旗人身份给了他写作的文化土壤;母亲独自带大他则给了他性格上的影响——生命的教育。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他是旗人,他是北京人,他是穷人……(虽然P7里面,舒乙回忆老舍先生的影像资料,让人感觉两人不怎么亲近就是了)

他是正红旗人,按规矩就住在北京城的西北边。他的很多故事就发生在他打小生活的地方。旗人的身份也让他“养成了在玩世不恭中幽默的习性”,也有着自己“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正红旗下》是他对自己身份的自省。

他由母亲独自带大,传承给了他软中带硬的性格,还有爱干净爱花草等特质。

P2:老舍的幽默

孔庆东老师结合了老舍先生的作品来讲了老舍的幽默与被掩盖在幽默标签下的不幽默。

早期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在自我反省和检讨之后,“把幽默关起来”,之后又严肃幽默苦闷结合地比较好的《离婚》《四世同堂》,更具思考。

老舍的不幽默有《骆驼祥子》《月牙儿》。

通过老舍自己《谈幽默》来谈老舍的幽默,并将他与同期幽默作家鲁迅林语堂钱钟书作了简单比较,老舍幽默的核心价值是关爱。

P3:悦耳的老舍

主要通过语言学特别是语音的角度解读老舍的作品。

P4:《茶馆》的文化符号

用文化变迁折射社会的政治变迁。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看什么人最如鱼得水便知。

反面人物的简单出场,几句话,几个动作就是一面镜子。特别还有好几对父子,两代人之间的一个对比更能显得社会变化的走向。最后是三个尤为集中的人物形象,王掌柜,顺民一辈子,秦二爷,怀着实业救国的梦,常四爷,希望活出一条路来,三个人都梦想破灭,走向“自吊”。

P5:老舍笔下的新旧市民

这集可以视作对老舍旗人身份的更深层次的剖析:身处新与老,中与西的文化冲突之中,中国人你该如何自处?《老字号》里面两位掌柜的对比尤为强烈。中国历史上关于东西文化优劣和中国的出路在哪儿在30年代和40年代还有两次论战,而且我认为这问题仍未过时,我们始终要选择留下什么,抛弃什么,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空洞的口号可以解决的。

P6:沉重的《月牙儿》

这一集非常震撼!母女两代先后走上暗娼的路,不是没有挣扎,可是最终无可奈何,走投无路。

女儿最终明白了“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若真挣不上饭吃,女人得承认自己是女人,得卖肉。

这一篇应当倾注了老舍先生很多感情吧:“母亲”辛苦拉扯女儿长大为人洗衣有老舍先生母亲的经历;“女儿”更有老舍先生初恋的影子……

P7:老舍之死

最后一集,是纪录片的总结,是老舍先生生命的终结。对老舍先生投湖场景的追寻是这个纪录片的起源,虽然最后仍是一个悬案,但是这个追寻的过程并不白费。

相关文章

  • 《老舍的文学地图》记录

    这是百家讲坛《老舍的文学地图》的记录。2017.10.21 一直以来,我对老舍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骆驼祥子》作者这样...

  • 济南老舍纪念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记录了老舍先生 在济南生活、在齐鲁大学任教, 并且创作了无数文学佳作的年代。

  • 《俗常山海,莫不可爱》:“人民艺术家”的散文之美

    思衣谷 想必,大家都知道老舍文学奖,是与茅盾文学...

  • 老舍《文学的特质》片段

    1、文学是干什么的呢?是为说明什么呢——如说明“道”——还是另有作用?从艺术上看,图画、雕刻、音乐的构成似乎都不能...

  • 老舍《文学的创造》片段

    1、到底人们为何要创作呢?回答是简单的:为满足个人。 凡是人必须工作,这不需要多少解释。“不劳无食”的主张只是要把...

  • 听老舍讲文学

    对于长期做技术工作、又偏爱社科历史类书的我来说,文学方面是很弱的项,觉得对感悟类、文字、美学类的东西,会比较迟钝,...

  • 《茶馆》之愚见

    我认为老舍的《茶馆》是对当时文学的担忧与抗争。老舍构建茶馆这样一个文学世界,通过展现多元文化的碰撞,对一贯的“高大...

  • 老舍:你见过的五味杂陈,我也都见过

    高晓松曾经自己的节目《晓说》中,为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而唏嘘不已(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老舍获得投票第一,...

  • 老舍:曾坠入深渊的人,才更懂得善良

    1966年8月24日,52年前,老舍投身北京的太平湖。 一代文学巨匠陨落。在此前,老舍已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差点...

  • 读书笔记|浅谈文学修养

    生活经验、社会主义思想与道德品质、写作技巧,和文学知识都凑在一处,才能算是文学修养——《老舍谈写作》 在老舍看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舍的文学地图》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gi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