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上帝也许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很多时候,人活着,只能依靠自身。
传说有一个城里信着的上帝,每天都在抚着镜头梳着长长的发辫。
亲爱的。你可曾看见那些遥远的却发生在眼前的悲凉。——火神纪。题记。
用一种极其平和的声调以及一种近乎漠然的声音来讲述那些近乎悲壮的故事。在我看来,这本身已经是一种无谓的亵渎了。
也许,因为平和以及漠然。还有悲壮。这样的反差可以把某种更悲壮的情感更真切地逼发出来。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上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因为悲壮;所以平和所以漠然。因为平和因为漠然;所以更加剧了这种悲壮的味道。声声慢,空悲切。
这部电影像一篇唯美的散文一样让我赞叹不已,当然这里指的是这部电影本身的述事结构。形散而神聚。看似散乱的模式,用旁观第三人称的角度讲了几个故事。几个主角轮番上场,用一种细腻、明显却又隐蔽的方式联系着所有的故事。于是散乱的结构下是比平铺直述显得更细密而精巧的计算。
电影的剧本非常考究而不落俗套。讲述故事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艺术。这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我想试着用电影的方式来描写电影,或者用电影的方式来写完这篇文章。散乱,是应该的;神聚,我想很难。可是这部电影至少给了我这样的灵光。
就算这是一部残暴的黑帮电影,极度阴暗的浮世绘。然而我喜欢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暴力和阴暗,而仅仅是因为对这种叙事方式的迷恋和无穷尽的膜拜。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我们来上帝之城寻找天堂,许多的家庭毁于水灾,贫民区里常见的纵火案,无家可归?去天主之城吧。可是这里有什么。没电,没有水泥路,没有公车。权贵者在另一个世界活着,那里才是希望,只是那个世界很小,容纳不了那么多的人。所以,所有的人们,都到上帝之城一起寻找绝望以及感受悲凉吧。
这是一个已经被里约热内卢遗忘了的世界。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城市只有悲切。上帝之城,一个离上帝最近而上帝又无暇以顾的城市。
1.THE END OF THE BEGINING(开始的结束)
这个小标题是我自己加上去的。电影里并没有这个小标题。如果不看到电影的最后也许不会在开始写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拟上这么一个小标题。
这部电影里用了大量类似的手法。开始即是结束。
大量连贯而反复的镜头被大面积地切割后分散在整部电影的各个角落里。因为分散所以并不显得累赘拖沓;而重复的镜头又在电影的某个角落里被再次叠加,加强了高潮部分的戏剧张力。
这种镜头技法给这部电影添加了几个看似电影高潮的地方。或者说,创作方的这种技法加强了某个场景和剧情在整部电影里的效果,而仅仅是这种加强了之后的效果,在我看来,似乎已经是这部电影的高潮了。可以说,这部电影在某方面来说,给了我一种高低起伏而又反复跌荡的震憾。
老电影,收碟之后,这是一部适合多人一起观看也适合自己一个人看的电影。几个人一起看,看的是这部电影流畅的剪辑和淋漓尽致的快感镜头;而自己一个人看,也许更多的时候可以安静地观摩这部电影的镜头手法。我喜欢这部电影:镜头、述事、构造、人物、气氛和音乐。
THE END OF THE BEGINING。在我定义的这几组段落镜头里,也许从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应该预知到所有的结果了。从电影开始就紧紧地吸引着我。
畅快淋漓的剪辑和突兀的镜头转动。以阿炮为中心,镜头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来回各180度,整整转了两圈。第一圈,是入世未深的惊惶;第二圈,是全局的统畴。这左折右转的镜头让我迷恋上这部电影。而之前以奔跑的人群为视角的追逐,晃动的手提镜头特写那只逃命的鸡,欢快的民族音乐和人群狂妄甚至无知的欢笑。这部电影带着浓烈的民族气氛让人欲罢不能。
THE END OF THE BEGINING。未曾开始却已经结束;或者,未曾结束却永远开始。这部电影带有种强烈的宿命味道。而在这种让人狂躁的狂想里,有种祥和的哲理性自始至种不曾停止。
2.THE STORY OF HEROIC TRIO(少年三侠的故事)
讲述故事的人叫阿炮。但他不是主角。被讲述的人们也依旧不是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围绕在这座叫上帝之城的贫民窟里。也许,整部电影所有想找到的最终答案是,上帝之城里的子民们应该如何寻找到上帝的意愿并按照上帝的意愿而活着。
这是一部讲述城市的电影:一部关于城市里阴暗的童年;年轻,荒诞的青春;糜烂的城市;最残暴的黑帮、暴力和枪火的电影。这座城市的所有历史似乎只能在黑帮势力更替的历史里被展现。讲述这个城市,就开始了第一个故事。
故事和故事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又各自独立。这部电影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找到这些故事背后真正的哲理。或者,没有哲理。只有暴虐成性的狂躁和疯狂的欲望。
上帝躲在远远处看着这个糜烂的世界。不发一言。永远没有人能知道他在思索的是一个更大的命题。
第一个小标题是我自己杜撰的。这个小标题是我自己猜测出来的。我不说,也许没有人知道。因为那样的色调和前后景色,没有人能看到这个小标题写的是什么。
这个故事其实挺窝囊的。就算看起来似乎风光。也许时代不同了,所以所谓的英雄以及所谓的风光的定义并不尽相同。60年代的三个少年。无所事事,鸡鸣狗盗。用一个孩子的视角告诉我们,少年三侠的故事在上帝之城很有名。其实,只是童言无忌罢了。这个童言无忌式的英勇故事只是为了后面的小霸王的故事作一个铺垫。
电影是以一个人物的成长以及一种成长的眼光作为整部电影的视角的。所以,在60年代的阿炮看起来无比风光而且大名鼎鼎的少年三侠,其实只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兄长一种盲目的崇拜情结罢了。
少年三侠自以为是“兄弟”。其实他们离真正的黑帮还很遥远。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小犯罪团伙。鸡鸣狗盗但却还不曾做过真正的大案子的兄弟只是几个无所事事的堕落青年。
真正的黑帮故事也许得从后面的故事开始讲。只是,这里的阿炮只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男孩。这样的童言,是这部电影挺人性化的一个看点。毕竟没有一味的深沉。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物开始轮番地粉墨登场。这是一部繁华遍地的电影。很多时候我总在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短短的130分钟如何能把那么多的人物都刻画的如此栩栩如生。
少年三侠最后全部在阿炮的眼球里彻底惨烈地谢幕。惨死在警察的枪下的阿毛、从良不遂被小豆子疯狂枪杀的阿呆和皈依上帝怀抱的阿夹。在那个时代里,除了疯狂之外,安静的生活也许只能退出世人的眼球了。
没有善终。除了突然顿悟式地皈依的阿夹之外,全部惨死。阿毛的爱情显得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阿毛之死似乎有些可怜,可是,不管怎么样没有人会去同情他,就算这个人物我如此钟爱。阿呆呢,兄弟没有罢手,只会暂停。所以他也死了。
我挺喜欢这三个人物,因为他们除了宿命带给他们的所有一切之外,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了。生在贫民窟里,没有未来,没有希望,没有钱,没有出路。他们的死透着一种宿命的悲凉。
我喜欢他们,但没有办法去怜悯他们。不是因为我的残酷;而是因为电影,本身那种平和的语气所讲述的这一切,似乎已经是一早注定了的事情。而因为注定,所以无须怜悯。这样的说法让我突然有点厌恶自己,可是,这部电影有这样的力量让我绝望。
也许,被绑住的钟点宾馆的工作人员在死去之前的时候讲的那句话已经彻底地说出了这三个人可悲的命运:你们应该去读书,或者去找工作,你们还只是孩子,甚至不像是强盗……
的确,没有工作,没有书可读,没有钱。但是他们又没有思索如何去获得声名和钱财的大脑,于是他们没有办法摆脱贫民窟的宿命。除了鸡鸣狗盗,他们还能做点什么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60年代里的生活,也许,凭着不怕死的英勇和偶有的侥幸可以为他们带来点什么。而且在某个时代里,年轻的人们总是以为那些疯狂的行径就是人生所有的意义了,所以他们在60年代里看似闪耀而实则悲哀地活着并且死去。
那是三个可爱的少年,三个可怜的少年。看着他们倒下的身子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任何情感。因为整个贫民窟里的生活本身已经让人绝望。
少年三侠的时代,是一种宿命的悲哀。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悲哀。没有人会去谴责他们。也没有人会去同情他们。除了漠然之外,人们还有什么呢。毕竟整个社会里都是这种绝望的气息。任何个人的情感都没有用处也无力挽救。
少年阿炮的世界里已经是遍地的悲情。我不知道成人的眼睛里,上帝之城终究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可是至少,从那些人漠然的眼睛里我看到的更多是已经麻木而无力感知的忧愁。
上帝在远远处观望。上帝也和兄弟一样,不会罢手,只会暂停。暂时休整只是为了更好地操控这个世界。上帝之城是一座让人绝望的城市。
3.THE STORY OF THE APARTMENT(公寓的故事)
这是这部电影最简洁的一个故事了。定位的角度段落镜头,从公寓的最深处朝向公寓的门,段落镜头的主体部分是走道和这个公寓的中间的客厅。
这也许是所有的镜头语言是我最沉迷的一种。固定的位置和角度,固定的视角。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镜头之中:发生、变迁、死亡、结束、继续、重生。
这也是一种非常淡漠的镜头语言。就像是坐在镜前,绝对客观地看着窗外所发生的一切,不动弹地观望,不管窗前发生的那一切如何动人心弦。极尽漠然,是因为力所不及。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里最长的一个镜头,不是长镜头,而是时间跨度上最长的一个镜头。直接从60年代进入70年代末。所有的一切。这个段落镜头里大多时候是那种多帧镜头,比平常的24帧/S多出一倍不止。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彻底浮躁的世界。飞速地:发生、变迁、死亡、结束、继续、重生。
这个段落镜头也是这部电影里最像浮世绘的地方,飞速地发生所有的一切。
也许可以说,这个公寓的几经易手,是整个上帝之城里最糜烂有阴暗的世界里几度的沉浮。于是段落镜头更多的时候意味着的是上帝之城从原来的个人经营到后来的集团式经营的毒品市场的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从这个意义层面上讲,这个段落镜头被导演赋予了太多太多东西了。
从一个腐烂的中年寡妇小本经营的毒品,到几个人的小团伙,再到集团式经营。这个小小的公寓里所发生的一切,仅仅只是整个上帝之城里所有的成千上万的公寓里的一个缩影罢了。
从这个段落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的也许更多的是整个上帝之城在70年代飞速黑社会化,飞速堕落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段落镜头里面,帧速决定了所有的一切情感抒发。数倍的24帧/S的镜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那种近乎1帧/1S至2S的慢速镜头描绘的是这个时代里重大的变迁。剧情紧凑有力或者松弛明快,而更有意思的是,用快速镜头来表达松弛,慢速的镜头却反而表现了紧凑。
这个段落镜头更多表现了导演对于镜头熟悉的而超强悍的驾驭能力。定位镜头的运作在这部电影里近乎成熟。在我看来已经是定位镜头的经典之作了。
镜头表达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一个镜头所能表达的东西了。看着这个镜头里的人不停地变换以及公寓里的所有物品不停地被移动,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也许是一个堕落的时代已经开始飞速地以一种更有力的方式继续堕落。
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很少有如此有力而简洁明快的镜头能有如此的张力和包容力。
这个公寓的故事似乎只是在小霸王的疯狂扫荡之后停止了。可是我们再回想起这个段落镜头的时候,也许我们也可以明白这个镜头所包含的另外一层意思。比如大个子,红毛,黑仔……等等,他们在这个镜头里一闪而过而且马上就结束了。可是他们谁没有像小霸王一样的历史呢。
于是这个段落镜头所涵盖的故事,就远远不只是这个镜头了。这个公寓的故事没有在黑仔的身上停止,而在小霸王身上得到了延续。小霸王的身后呢。如果这个镜头一直就这样定位在这里,也许,小霸王也只是匆匆的几秒就跨过去了。
镜头里的故事没有停止。公寓里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公寓里的故事也许会暂停,可是永远也不会罢手。
这个段落镜头有着镜头语言里最大的张力和包容力。赞为观止。
2007-01-31;丙戌年辛丑月乙丑日。
谁曾经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里;
曾经面对什么样的选择以及什么样的人生。
对他们来说,其实根本没得选择。——火神纪。题记。
4.THE STORY OF LI'L ZÉ(小霸王的故事)
所有的故事其实都跟这个故事有关。或者说,所有的故事其实都着千丝万缕的牵连,以一种连续性的断歇苟喘残存。
一个叫小豆子的小男孩,一个后来改名叫小霸王的长得很丑的来自贫民窟的黑男人。在整个七八十年代,几乎是他主宰了整个上帝之城。
冲动。狂躁。暴虐。凶残。刻毒。嫉妒。病态。无赖。流氓。毒贩。黑帮老大。几乎所有的这些,不论是性格特点还是身份都曾在这个人身上可以看到。
在少年三侠的60年代里,他们的故事,小豆子只是一个小小的跟班。然而却是他给少年三侠提供犯罪的点子。而且因为他痴迷于杀人的欲望而最终把少年三侠赶上了绝路。阿毛被警察枪杀,带着他未遂的爱情梦和从良的渴望死去;阿呆带着他的懵懂未知无辜地死于年仅十余岁的小豆子的枪下;唯一获得救赎的阿夹皈依天主也许已经是一个最好的出路了。
少年三侠的故事结束的最后一个情节是小豆子对于钟点宾馆的抢劫计划。这个计划最终成了上帝之城最疯狂血腥的暴力案件。然而这个暴力故事的结束是:他们并没有杀死一个人。而最疯狂血腥的暴力案件仅仅只是小豆子的霸王之路上的第一个起点罢了。
这时候,他还依旧叫小豆子,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然而他天真而欢快甚至带有点暴虐的笑脸却只能在他杀人疯狂开枪时才能看到。可以说,是他提前地结束了少年三侠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时代而带着带个上帝之城进入另一个时代,完全残暴的黑帮时代。
公寓的故事也是在他的身上暂时地停顿了。从某个角度上,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关于上帝之城的电影,还不如说是小霸王一个人的传记电影。因为所有的故事最终似乎都跟着小霸王这个人物息息相关。
公寓是70年代的上帝之城的缩影,而70年代的小豆子和班尼混得挺不错,如阿炮所旁述的,他们有足够的犯罪天分。最终的公寓归于小霸王的时代,意味着上帝之城基本上被小霸王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
过往的时代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了。公寓的故事其实也依旧是小霸王的整个故事里的一个注脚罢了。
可以说,这个故事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它的所有故事都只是围绕着这个故事而展开,或者说,其它的故事只是为了更丰满这个故事的所有情节。
小霸王很像一个暴发户式的土苞子。也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可是我喜欢这个人物。至少,在观影的时候他曾经给过我一种狂躁时期曾经向往过的张狂,然而我所有的张狂还只是存在于臆念里的时候,这个人物替我完成了。
没有人会去恨这个人物,因为这个人物本身在替我们完整我们的人生。那些我们想做的,我们曾经压抑着的那些强烈的破坏欲望,这个人物至少在银幕上替我们完成了。我曾经幻想过自己会是一个坏人,一个为所欲为不顾一切去破坏的恶人,可是我没有那样的胆量,于是这个人物的出现至少在视角上满足了我这种欲望。
很少有人能够如此彻底地演绎着一个恶人的角色。而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地方是,这部电影里轮番上场的恶人很多,可是没有一个会让人觉得讨厌。因为宿命。
为恶也许并非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仅仅只是在某个时代的某个城市里最不得已的命运。所以,他们只能为恶了。这种为恶的背后是一种对那个时代以及那些人们最大的同情和怜悯。
谁曾经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里;曾经面对什么样的选择以及什么样的人生。对他们来说,其实根本没得选择。浮躁的时代里的人们只有面对他们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逃跑。
小霸王的确恶得无可救药。多少带着点犯罪的天赋和为恶的天性,在还在孩子的时候,我亲眼看着那些看似畅快的镜头里,他一边欢笑地开枪射杀所有的敌人以及那些无辜的人们,对我来说是视角上的欲望满足,可是对于那个年仅十余岁的孩子来说,那是什么呢。
不需要原因。没有理由。一切。仅仅只是为了杀戮罢了。
小霸王的一统天下以及最后的败落,是因为时代在向前迈进。80年代的上帝之城是什么样子。胡作非为总会结束,当他强奸了帅奈德的女朋友、轰烂了他的家、杀死了他的弟弟和叔叔。
也许正如阿炮所说,这是丑坏人和帅好人的对决。而真正的对决也许是整个上帝之城黑帮势力的对决。兄弟不会罢手,只会暂停。而谁能揣摸上帝的心意呢。从一开始的复仇行动到最后疯狂的火拼,已经没有人记得当初为什么开火,只是为了抢更多的地盘,卖更多的毒品,买更多的枪,杀更多的人。权利和欲望最终统治了所有一切。
任何理由和借口都堂皇地成为杀戮的表层,说到底,依旧是欲望。小霸王虽恶,然而他却显得天真而腼腆,至少在向帅奈德的女人求爱的时候他还有几分羞涩,在看到自己的相片登上了头版的时候他会开心地说,人们终于知道谁是老大了,然后买上一大堆报纸去派发给路边的行人。
罪恶;然而可爱。并不可恨;而且可悲。所有的人们最终都是被欲望吞噬的可怜虫。
或者说,这座所谓的上帝之城,其实是一座没有希望的城池。于是在这个小城里所发生的一切,都不足以引起人们的任何一种情感,因为理所当然。而理所当然,是最大的悲哀和同情。
小霸王统治的那个所谓的和平时期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平静,只是因为一会的狂暴。这就是他们的命运,也是这个城市的命运。
小霸王最后在他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时候死在一群跟他还是小豆子的时候一样小的孩子手上,一群比他更残暴的孩子。
上帝之城的命运不会改变,只会暂时平静,而后继续。这是这部电影最让人绝望的地方。人们能选择的也许只有离开,或者苟喘残存,或者恶狠狠地对所有人说,今天开始,我来当家了。
5.FLIRTING WITH CRIME(意图犯罪)
故事终于讲到这个旁述者的阿炮身上了。这是一个向善的欲望以及对于同流合污的尝试。
阿炮是个可怜的孩子。至少他的身上存着的善良和作为一个好人的素质。然而在他身上更多的时候还可以看到的是一种无力的挣扎。意图犯罪,是因为作为好人在上帝之城里的窘境,被欺负,没有前路,困惑以及永远不停的担忧。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感觉到这部电影里难得的轻快。想着如何摆脱处男,想着如何赚钱,想着如何成为一名摄影师,想着如何从此离开上帝之城离开贫民窟。或者想着如何成为一个恶人。
他的尝试最后都以带着戏谑味道的失败告终。好人,终究只能是好人。
从少年阿炮到摄影师威尔森罗利吉。他的成长之路上永远也摆脱不了的是小霸王的身影。
小霸王杀死了他的哥哥阿呆,可是他并不敢报仇,因为怯懦。他的第一张上头版的相片是小霸王逼迫他拍的,阴差阳错地让他成为了实习记者。他的第一份高薪是小霸王死亡的相片。为他赢得声名的是小霸王买通警察的相片。他的所有一切,都跟小霸王有关。
意图犯罪是他想着如何摆脱眼前的困境最快的路途。然而因为公车司机也是上帝之城的人,所以他无法抢劫;因为面包店的女店员长得娇艳而且跟他调情,所以他无法对着她拔枪;因为问路的巴基斯坦人请他抽大麻,所以他最终依旧没有犯罪成功。
他有他的路子。在这部电影里,他的姗姗道来流畅而客观地述叙了上帝之城的60到80年代里所有的犯罪势力的更替和发展。而在他的身上,至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在努力向上的孩子。
意图犯罪是他的挣扎,也是善与恶的斗争。而他,在这部电影里也许是漠然送给我们的唯一的希望和祈盼了。
6.BENNY'S FAREWELL(班尼的欢送会)
班尼是上帝之城里最酷的流氓。也是这个城里最好的流氓。他请喝啤酒,送人大麻,衣着鲜艳,而且人缘极好。他是小霸王最好的朋友和死党。如果说,小霸王是残暴的化身,那么他就是温和了。他和小霸王是两个极端的人。而他是电影对小霸王情绪上的缓冲和中和。他也是整个上帝之城黑暗势力最阳光面的代表,整个上帝之城里黑暗势力制衡的最关键的人物。
他和小霸王从小一起犯罪并且分享着他和小霸王一起打下来的江山,而他和红毛又是好朋友,所以,上帝之城在他的控制范围之下至少还葆有一种短暂的平静。上帝之城一分为二,而他是制衡点。
班尼为人太好,所以他并不适合当流氓。欢送会,因为他要告别小霸王和他的事业,找一个农场和女朋友一起抽大麻听摇滚音乐。
光影,断帧,剪辑。欢送会上的摇曳是班尼最后的狂欢。没有人想让他死,可是他死了。无辜地替小霸王抵挡了一颗子弹。也许,他是小霸王唯一的一个朋友,所以,他死的时候小霸王发狂式的咆哮描绘着小霸王仅有的温情。
他的死是整个上帝之城制衡点的沦亡。战争的开始和他的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他不死的话,小霸王不会去找红毛复仇,不会遇上帅奈德的女朋友,不会和帅奈德结下血海深仇,不会最终和红毛开战。
班尼的欢送会也许也是整个上帝之城最后的狂欢了。在此之后,短暂的和平彻底终结。阿炮说,上帝之城从人间炼狱彻底地堕入了地狱了。
班尼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整个上帝之城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欢送会,送走了班尼,也送走了小霸王最后的忍耐,送走了红毛和小霸王和平共处的美好时光,也送走了上帝之城最后的安静和祥和。
这个故事是这部电影里最大的一个转捩点。之后,一切沦陷。
7.THE STORY OF KNOCKOUT NED(帅奈德的故事)
帅奈德是不是一个英雄呢。很难定义。
一个帅好人,一个老实巴交的努力想摆脱上帝之城的人。上过学,当过兵,练过空手道,兵营的第一神射手,抱着离开上帝之城以及贫民窟的希望而最后绝望地沦为兄弟。
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也许是一种更让人绝望的挣扎。他不喜欢暴力,不喜欢杀戮,热爱和平与爱。他也曾经为此而努力地维系着自己的生活。
然而他的努力最终依旧被小霸王的疯狂而彻底地毁灭。
他不想当兄弟,不想当流氓。然而他想着去复仇。为他死去的叔叔和弟弟,为他被轰炸的温馨的小家,为他那被小霸王强奸的无辜的女友。他的挣扎在于他的整个沦陷的过程。
他没有选择地加入了红毛的组织。因为上帝之城里只有红毛才能收留他,红毛是小霸王这外唯一的残存势力。而他的沦陷在他们的三次抢劫里完整地表现出来了。
他说,他加入红毛的条件是,不准杀那些无辜的人们。于是第一次,他的条件救了一个无辜的店员;第二次,红毛杀了一个想杀死帅奈德的店员,红毛说,任何规则都有例外;第三次,帅奈德杀了一个反抗的工作人员,因为,例外成了规则。
他的沦陷依旧带有浓烈的宿命色调。他带领着红毛的集团才有能力跟小霸王抗衡。然而他最终依旧成了欲望无辜的牺牲品。没有人会记得他的仇恨,只有欲望,以及更强烈的欲望。
帅奈德是这部电影里最让人绝望的一个符号。
8.THE BEGINING OF THE END(结束的开始)
帅奈德死了。小霸王死了。红毛被捕。电影里的结局是这样的一个遍地的悲凉。这悲凉,是一早就注定的结局。
帅奈德死于奥图的枪下,奥图的枪却是从帅奈德他们那里拿来的,他报了帅奈德对他的杀父之仇。小霸王死于自己送给那群小鬼的手枪下,连挣扎和悲号的机会都没有,全身被打满了子弹孔。
所有的结局最终奔向了开始。如果帅奈德不给奥图手枪的话,如果小霸王不送给那群小鬼每人一把手枪的话……只是,没有如果。上帝之城的两个最大的黑帮势力最终几乎在同一时间彻底地湮没了。
上帝不会罢手,只会暂停。在他们死去了之后,自然会有一群人去取代他们。那群小鬼杀了小霸王之后嚣张跋扈的模样已经有当年小豆子的几分神气。
结束的开始,电影背后没有述说完的故事还在继续。宿命,如此悲凉的宿命在上帝之城里不停地轮番上演以及轮番谢幕。而前路,依旧迷茫得让人不知所措。
2007-02-01;丙戌年辛丑月丙寅日。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上帝之城》
■片名:《City of God》
■导演:卡迪亚?兰德/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主演:Matheus Nachtergaele/Alexandre Rodrigues
■类型:惊悚/剧情/犯罪
■片长:130 min
■国家:巴西/法国/美国
■语言:葡萄牙语
■发行:Asmik Ace Entertainment
■上映:2002年5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