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

作者: 柒月花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23:39 被阅读1次

从‘邻避’到‘迎臂’需要公共精神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我们每个人心之向往的地方。然而,城市发展中需要建立垃圾焚烧、化工等劳动设施的过程中,都被公众反对而难以推行。在这一问题上,表明了公众的公共精神不足,进而导致“邻避效应”。城市推进发展中,要从‘邻避’到‘迎臂’,培养和提高公众的公共精神,势在必行。

由于城区发展范围的急剧扩张,大量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等设施需要建设,因此导致“邻避运动”不断发生。政府部门没有沟通,以“保密”的名义拒绝透露信息,无效应对,“一闹就停”一味地回避问题。这样做不仅政府审批机构的公信力受到质疑,而且骤然叫停的重点项目,会让资金损失巨大,带动的相关产业链条也会失去发展。“邻避效应”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警惕,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

邻避效应的出现有很多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公共精神的缺乏。首先,是社会大众公共精神的缺乏。公民局限在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里,反对“建在我门口”。虽然公民对公共设施建设并无质疑,但只是口头反对,并没有提出合理解决设施难题的建议,可以看出他们参加公共管理事务、参与公共管理的精神不足。当下社会逐步发展,公众对公共精神意识也逐步觉醒,也认识到政府社会治理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广州市番禹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事件中,代表着除了表达出自身的利益诉求,还寻求机会主动和政府互动,为解决邻避效应所带来的问题,积极参与到公共决策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只有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政府查漏补缺,才能确保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科学合理。

其次,我国政府未建立公共精神的桥梁也是造成邻避效应的一大原因。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政府部门的管理者依然采取旧的管理方式,不与时俱进。例如,政府建设公共设施并没有透明公示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现在是全民分享信息的时代,不公开行为会削减公众的信任感,即使事后及时补救也为时已晚。不和公众沟通互动,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公民该如何信赖?政府没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公共建设的简单叫停,直接消磨了社会大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心理,违背了政府决策科学、民主的目标。

城市建设离不开公众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从‘邻避’到‘迎臂’,公共精神始终贯穿于这种转变的全过程。它需要公民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而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治理模式的改变是一切开始的前提,这个过程,承载着民众殷切期待。我们相信,现在的困难会因为公共精神的存在逐渐化解,发展中的中国,必然会朝着健康发展的道路前进。

相关文章

  • 公共精神

    从‘邻避’到‘迎臂’需要公共精神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我们每个人心之向往的地方。然而,城市发展中需要建立垃圾...

  • 公共精神

    城市,是孕育文明的母体,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人们向往的宜居之所。然而,城市发展必备的能源、化工设施却因安全、污染隐...

  • 2018-09-10

    “城市精神:当代公共设计档案展”将于9月19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 “城市精神:当代公共设计档案展”将于9月1...

  • 建设公共网络的“新五四精神”

    建设公共网络的新“五四精神” 圣人之道在于百姓 5小时前 写在公共网络云库房与实体企业战略合作通道成功实施之后 2...

  • 新父母晨诵:公共体育场、公园等很可以培养精神

    .....各处的公共体育场、公园等,很可以培养精神。公共体育场是使得体育发达,公园是使人能够休息,各机关的开会也很...

  • 公共艺术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情趣和社会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公共空间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这就需要用艺术手段...

  • 为什么在我国,公知被骂得体无完肤?

    公知即公共知识分子,是指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也是具有批判精神和...

  • 论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

    【摘要】:经济法是用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经济法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作为法律的核心精神,构成了经济法有别于民法...

  • 城市公共社区精神堡垒立牌制作:惠州广美标识

    城市公共场合系列精神堡垒导视立牌主要应用于机场、文化广场、公园、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地,该类精神堡垒主要用于维护公...

  • 培育理性精神——《网络改变世界》教后记

    所谓理性精神,指的是一种主体性的概念结构、逻辑模式,是实现公共利益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思维、精神文化、价值体系,是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共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of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