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符救赵后,魏公子不敢回魏国,和带出的门客一并留赵,并将夺得的赵兵送还(使将将其军还魏)。
这种雪中送炭,救人于危急时刻的侠义作为让赵王十分感动,据说秦围邯郸时,邯郸城内生活十分困难,百姓都到了炊骨易子而食的境地。在这场战役中,对解围方面,有两个人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一位是魏公子无忌,另一位是鲁连。
赵王便与平原君商量,准备筹办一次答谢宴,并划出五座城池赠与无忌公子。
无忌公子赴宴时很谦让,但冲动过后的波涛一直在心中翻涌。(赵王执主人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赵王和无忌公子在酒宴坐了很久,直到日落,席间目睹了公子郁郁寡欢的样子,一直不忍提封五城的想法。(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但最后还是将鄗地封与公子。并在此时,魏王也还是承认信陵君无忌的地位(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无忌公子赴宴谦让这段,史记中说一开始公子是骄傲自满的,后经门客的提醒,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后才变的谦让。司马迁增加的这段话门客说辞细琢磨真的很有味道,“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这段故事最后,史家还不忘顺带抬高信陵君并揶揄一下平原君。故事是这样的,信陵君早就听说赵国有毛公,薛公挺出名,当然,这俩人才一个是卖浆的,一个是赌徒,便想见一面。这俩人也不想见这贵人,便躲起来,不料信陵君还是亲自找到他们并一块玩耍。
平原君就责怪,堂堂信陵君怎么找卖浆赌徒之人一起厮混呢?辱没了名声。信陵君驳斥,我听你挺贤的,才救赵国,都是因为你的面子。今天我算看出来了,你平原君的名声也是虚的吧,平常也就是铺张浪费显摆一气罢了(徒豪举而,不求士也。)现在我找他们玩,还怕他们不带我玩呢。我现在看出来了,是你和我玩不到一块。
无忌公子交友广泛啊,不放过每一个有价值的人才。平原君在现场是不是思虑自己境界不够高呢?要知道无忌公子在史料中记载的每一个出彩事件,都是因自己交到的朋友凸显出的价值而成功的。
当然后世不免抨击四公子豢养食客不可取之处。我觉得普通人看史无非是个瞎琢磨看热闹的过程,高度拔不到那么高,有不断肯定否定交织的感悟就好。
赵国需要感谢的另一位人物是鲁连。鲁连在魏军停止救援,派出新垣衍潜入赵国游说尊秦为帝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鲁连,齐人,当时在邯郸。听说魏国细作来了,气不打一处来,马上见了细作开骂。说我觉得秦国就是禽兽,他能称帝,我就跳东海。魏国这么傻,还没见过秦国的残暴,假如秦称帝了,第一个就蒸了魏王。并将秦王比做纣王,搬出了纣蒸醢(hai)其时三公的例子。还说到时魏王没了,你去捡垃圾么?
新垣衍知难而退。到底当时的说客怎么养成的?鲁连这种名士隐客,逻辑丰满的讲说就能击退大军么?君不见今时各种议会还吵翻天。我目前只能想到名士确实有声望,并以蹈东海以死相逼。这也许正是那个时代,而不被我们所理解的仁义。
平原君事后想封鲁连做官,三次不受。又赠千金为鲁连贺寿。鲁连笑道:“做人呐,应为人排患解难不求回报。要有所取,不就是商人谋利的行径了么?我不屑做那样的事”。于是辞别平原君,终身不复见。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者。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古风啊,一个故事中的两句话可以说是圣人的标准,或者说也可以探讨人生的意义。怎么成为一个不每天焦虑,不担惊受怕的人?首先要爱自己,达成自己的理想,并做对别人集体有益的事情,至于他人的评论或回报,其实并不重要。
网友评论